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弱势群体安居不再是梦
从3月份开始逐渐进入了求职的高峰期,外来务工人员、应往届毕业生以及一些跳槽找工作的人士都开始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和招聘单位,城市的人流量也因此迅速增加。而与此同时租房市场也开始“火”了起来,面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租房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很多居民在经受“买不起房”这一难题的考验之后,“租不起房”也给一大部分人群带来巨大困扰。而在今年,我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但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而且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住房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重大意义。
弱势群体呼唤住房有保障
王增民是来西安打工的一名农民工。去年他还和几个经常在一起找活的工友在一个城中村中租房居住,可是今年由于自己所住的城中村拆迁改造,王增民和工友们只能另谋住处。“刚开始一直租不到房子,我还在护城河的桥洞里住过几天。现在租房子太贵了,小区里的房实在租不起,而且很多小区的房东也不愿意将房子租给我们这样的人。”王增明说。现在他和几个工友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合租了一间空屋,没有家具,打地铺睡在里面,但和原来城中村的房子相比,每人每月还是贵了近100元。面对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王增民无奈地说:“咱都是农村出来打工的,收入太低,在城市中啥时候居住能有个保障。”
记者走访了西安市的一些房屋中介公司,和西安楼市的“冷清”相比,房屋中介市场却依然显得“紧俏”,虽然没有前些年价格上涨的那么迅速,但是从年后开始,随着外来就业人口的增加,租房价格也处在一个上升势头,各种类型的房子都有从50元到200元左右的上涨幅度,加上城中村的大量拆迁改造,给很多人在居住方面造成困扰。
在明德门的一家中介公司内,记者见到了一对来自汉中的双胞胎姐妹吴琳和吴梅,两人均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吴琳在西安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而吴梅也希望能留在西安工作。面对毕业后马上要面临的居住问题,姐妹俩先来看看现在的租房市场是什么情况,可跑了一天时间,租房这件事着实给姐妹俩带来了不少心理压力。吴梅说:“我们家里条件本来就一般,实在不想毕业以后还给家里再添什么负担,而且刚毕业收入也不会很高,可是今天跑了一天的房屋中介市场,条件稍微好点的房子,租金都有点高,想租个合适的房子真难啊。”
和外来人员一样,西安本市的一些居民也在住房上有着困扰。“我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1970年建成的还算新了,院子里还有1958年建的房子,最新的一栋楼也是1980年盖的。”西仪102街坊的一名住户张平说。张平今年已经60岁了,在她家40多平米的屋内,由于建筑布局不合理而显得非常昏暗,而且因为楼房使用时间太长,墙上也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裂痕。在西仪102街坊中共有20多栋老式居民楼,120多户居民在这里居住。环绕院子一圈,整个院落显得非常陈旧,有些居民甚至自嘲自己现在居住在“贫民窟”中。“我在这里居住近40年了,这个院子里大多也都和我一样的退休职工或者是下岗职工,根本没有能力买商品房,现在政府说要将我们这个院子划入莲湖区的棚户区改造范围,现在就希望能早点实施。”张平说。
政府积极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一项“十二五”期间乃至于以后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惠民工程,被代表们所讨论。而就保障性安居工程而言,如何解决外来人员,新就业人员居住问题,如何使得保障性住房质量更有保障,以及如何让保障性住房能在“阳光下”得到分配等诸多问题都广泛被人们所关注。
截至2011年12月25日,陕西省城镇中等收入以下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住房状况累计调查登记数量为210.13万户,占城镇人口户数比重的32.8%。目前已有192.08万户保障对象信息已导入陕西省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
钟女士是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受益者之一。2011年7月份钟女士一家四口搬入了位于西安市城北的一处经济适用房,彻底告别了自己居住了20多年的不足40平米的一居室的老房子。丈夫下岗,孩子上学,家中还有一个需要供养的老人,家庭收入并不高的钟女士怎么也不相信自己也能买得起新房。说起这事,钟女士高兴地说:“虽然经适房在有些配套设施上还略显不足,但是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在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处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内,前几排楼中有不少已经封顶,而后面还有一大批楼盘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建设当中,进度最慢的也已经在搭建楼房主体的钢结构了。据介绍,此处的经适房项目工程完全建成之后将满足近3000户居民的住房需求,而这只是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2012年,全省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达92.06万套,总面积6120平方米,今年计划建设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有40.5万套,其中,廉租房5.7万套,公租房9.4万套,经济适用房4.3万套,限价房11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10.1万套。
针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就业职工、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和务工人员阶段性住房需求,今年在公租房方面政府也加大了建设力度。在今年西安城六区保障住房建设计划中,将建设57592套28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28028套,廉租房6564套,公租房23000套,公租房占到建设比例的近40%。因此,也将有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能住进公租房中。同时,今年市县公租房的补贴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以尽力促进保障房建设,使更多城市中低收入者有房可居。
“如果不能更好保障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实际上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将受到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省住建厅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现阶段陕西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公共租赁住房的重点供应对象之一就是新进城的务工人员,从而将更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住房问题。
针对很多人所关注的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省住建厅已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协调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过程、施工图纸以及建筑材料做出严格的审查,同时在建设工程中还坚持巡回检查,使保障房的质量安全有所保障。
而在保障房分配方面,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保障房信息系统,使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核、轮候、公示、摇号、配租、档案和租金管理等流程完全信息化,使得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更加公正透明。
本报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