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新天地草业公司
小科技带来大效益
4月12日,晴,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一望无际的麦田,经过一夜的雨水冲刷之后更显鲜绿。“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看着眼前这片绿油油的麦田,雨金镇农民王建堂笑眯眯地说。雨金镇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就是靠这些粮食作物。“光靠卖粮一年也就挣个六七千块钱。现在还有地方收玉米秸秆,一吨120块,4亩地算下来能多挣个1200多块。”王建堂笑着说。
王建堂所说的收秸秆的地方就是不远处的西安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凭借着“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秸秆市场化的运作,被评为“陕西省农机秸秆综合利用基地”。
陕西是个农业大省,据统计,仅关中地区每年就有2000多万吨的秸秆产出。作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之一的临潼,全区秋、夏粮播种面积117万亩,年产秸秆150万吨。
由于秸秆利用技术发展缓慢,没有玉米秸秆的配套加工设备等原因,使得秸秆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而秸秆的焚烧、丢弃对于环境也有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研发了秸秆揉搓机,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效率。
在一间厂房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叮叮咚咚的敲击声,在这间近千平米的厂房就是秸秆揉丝机生产车间,焊接、安装、测控、调试这些步骤都在这里完成。在一台农用机械车旁,主管机械生产的孙晓寒经理告诉记者:“这是新研制生产的一体打包机,可以直接开入农田,将秸秆从输送口放入,便能在机械内部进行揉丝,并压缩加工成大小相同重约50公斤的草块,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往九月份玉米丰收之后,都是由农户自行将自家的玉米秸秆运到公司,进行称重。有时候排队送秸秆的人太多,工作人员经常要熬一个通宵,既浪费时间,又使得秸秆的新鲜度受一定影响;有些农户因为家中劳动力不足也没有能力将秸秆送到公司。现在随着一体打包机的研发和生产,不但可以解决农户在秸秆运送上的问题,而且通过在农田里现收现加工,不但提高了秸秆的质量也使得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企业现在的加工生产都是针对玉米秸秆的,下一步我们准备就小麦秸秆的加工利用也做相关的研究。”孙晓寒说。带着农民们的期待,绿油油的麦苗茁壮成长,而农业加工技术不但实实在在让农民增了收,也为新型农业发展带来无限希望。
本报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