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生产技术的“大能人”
郝三权,1981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公司照金煤矿综采队技术员。30多年来,他多次被矿上和铜川市耀州区煤炭系统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技术能手”;2012年5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矿工家庭出身的郝三权,从小就深知父辈们从事煤炭工作的艰辛,父辈们疲惫的身影,憔悴的面容,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他参加工作后发奋学习钻研采矿知识,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原始采煤工艺,走科技兴煤之路的动力。从编写作业措施、测量、放线等基础工作做起,在30余年的煤矿技术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煤矿井下“十八班武艺”。多年来,他指导和培养了32名技术骨干力量,成为工友们心目中的“高工”,大家都说:一进他的房门看到的是满屋子挂着的各种图纸,桌上摆满着的施工方案和资料,还有在门角挂的那一身油腻腻的工作衣和一顶安全帽。扎根一线,他的煤矿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和提高,人格在奉献中不断升华。
2008年6月,郝三权被调到照金煤矿综采队任技术员,挑起了标志着该矿里程碑的综采综放采煤工艺的应用与推广。在综采综放设备安装期间,郝三权同志与该队班队长研究施工方案,带领职工在地面进行规范化实习演练,以过人的魄力提出首次采用双速绞车井筒整体下放液压支架,避免了液压绞车提升能力和钢丝绳破断拉力对下放能力的限制,保证了设备安装期间的安全。在工作面采用成熟的横向安装支架技术方案,创造了5天时间安装62套液压支架的新记录,在3次技术革新中,他攻克23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省资金275万元。3次技术革新,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了3次飞跃;3次技术革新,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实现了3次划时代的提升;3次技术革新,企业为国家的贡献实现了连续翻番。
多年来,郝三权养成了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好习惯。订阅了多种专业技术书籍,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写出煤矿科技应用文章30余篇,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煤矿科技推广的“有心人”。无论哪个区队哪个技术员遇到难题,都要找他交流讨论,探求最佳解决途径。矿上每次召开的工程技术人员专项工程研讨会,领导和同事们首先都要听一听郝三权的发言。几年来,他设计的“软岩支护技术”等6项技改成果为企业节约资金260余万元,在企业增产提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郝三权始终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人生准则,他坚持出满勤。脏活、累活抢着干。只要工程遇到困难,一时解决不了,他干脆就不休假。妻子因家务劳累过度,患有多种疾病,几次住院治疗,家里再三打电话、捎口信催他回家。他因工作忙,一拖再拖。在领导和同志们的督促下,他才回到家,小女儿说“爸爸,你走的时候麦苗还小小的,现在都长穗穗了”。他,说不出话来,眼睛湿润了……。这时,矿上来人说:井下工作面出现险情,让他返矿。他,二话没说,跟车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为此,耀州区把这一感人事迹改编成戏剧在全区进行了广泛宣传。
不为索取,只求奉献。郝三权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一干就是30年,在他走过的这30个不平凡的岁月里,他获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实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