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唱大歌 无限风光在险峰
——记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陕西省劳动模范郭春喜
珠穆朗玛峰,被誉为世界第一高峰,一直是人类想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而它到底有多高,也一直是人类追寻的数字,从1847年-2005年间人类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直至2005年,珠峰的高度第一次定格在8844.43米。然而,谈起这一高度,没有人不会想起郭春喜。
——题记
2012年“五一”之际,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领奖台上,这位测绘领域的专家博士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多年来,他怀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情,在经天纬地之间驰骋纵横,为国家的大地测量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2005年他带领团队精确的测量出珠峰的新高,把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名学者,郭春喜拥有多项头衔:1995年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遴选为首批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6年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八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荣获陕西省第三届青年科技进步奖,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九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先进工作者,2011年荣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杰出贡献奖;2010年,作为唯一一位来自测绘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被评选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同时他还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唯一一位大地测量专业领军人才。
征服珠峰——
2005年5月国家给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新高,而计算珠峰高程这项神圣、特殊的任务就落在了郭春喜所在的数据中心。
作为大地测量专业的郭春喜比外人更明白:这次的珠峰高程测量,不仅仅是对科学技术的检验,更是一场相关中华民族尊严的“战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接到任务不到十天,郭春喜就带领他的团队精细准备,珠峰高程测量全部的野外观测数据送抵数据中心,一场无硝烟的“战役”正式拉开。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天时间里,对于郭春喜来说,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也是一段让他和数据中心全体人员心升神圣使命感的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为确保项目保质按期完成,郭春喜同大家一起,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克服高温酷暑,每天加班加点至深夜乃至凌晨,吃饭、休息都在办公室。他所付出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大地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无误。
作为数据处理项目负责人,他对项目进行了精密部署,为了让这场“战役”十拿九稳,在正式的数据出来之前,郭春喜带领数据中心人员做了大量的“演练”,分析以往各种历史数据、编制软件、方案论证、收集资料等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讨论、试算、论证,再讨论、试算、论证……
2005年7月18日,在郭春喜接到测量珠峰任务不到五十天的时间里,国家测绘局与总参测绘局组织召开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会议”。会上,来自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的20位专家、院士,对珠峰高程成果给予了“技术方法先进、数据成果可靠、探索精神尤其宝贵、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的高度评价。
这一年的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公布了珠穆朗玛最新海拔高程: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也就是说,即日起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公开出版的地图、教材及社会公众活动中都将使用新的数据。
在这次的珠峰高程测量计算过程中,郭春喜充分考虑了珠峰特殊的地貌特征、现代空间大地测量与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在此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案。在计算过程,他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创新性解决了珠峰顶冰层厚度精确测定、全球海拔最高与最困难及最复杂区域珠峰及邻近区域重力场精细结构和高精度大地水准面计算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五大技术创新。
正是由于这一切,使得这次的珠峰高程新数据“含金量十足”。该项目成果于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个人在2005年荣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一等功。
严谨治学——
如果说,一个共产党员已具备的崇高精神与忘我境界,他做到了;如果说,一个学者应具备的严谨态度与孜孜追求,他也做到了;如果说,一个科研工作者该为国尽力,他更做到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四川、陕西省受灾面积近30万平方千米,灾区测绘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灾区土地调查等急需统一的定位基准,测绘基准恢复建设尤为迫切。
当时,四川和陕西两省的测绘局紧急组织灾区的灾后测绘基准恢复重建项目。郭春喜所在的数据中心则承担着数据的解算工作。接受任务后,郭春喜迅速率领单位技术人员综合利用常规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现代地球重力场确定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汶川地震灾区高精度测绘基准,确定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前后水平、高程、地形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变化,为地震灾区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可靠的形变数据基础。
正是由于郭春喜和他的同事精心的测算和分析,不仅在开展灾情评估、重建选址、重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地图更新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承担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测绘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各研究院(所)进行灾区各种数据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作为目前国内研究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的主要专家之一,郭春喜还在这些年里紧紧围绕国家对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战略需求,通过完成“地球重力场精密结构与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建立我国分米级精度的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关键技术研究”等十余项研究课题,系统地总结了局部重力场逼近理论、技术及方法,在2000年率先提出厘米级精度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念与实施方案,建立了重力场精细结构与省市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实践可以证明,理论是经得起考验的,目前,他所研究的这一成果已在全国省、市一百多个区域获得成功应用。
高精度高分辨率局部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不仅为测绘学、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及海洋学等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地球空间信息,而且是当今构建“数字中国”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之一。对加速“数字中国”、“数字省份”、“数字区域”、“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因为高端测量技术给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郭春喜在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测量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高精度天文测量计算、国家重力网平差、不同坐标系及不同高程基准转换、水准网数据处理、地形及均衡异常归算、重力异常拟合及平均重力异常计算、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确定等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化数据处理软件,并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基础测绘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步。
通过郭春喜多年的努力拼搏,他所在的数据中心先后完成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数据处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数据处理,全国大地水准面确定、省级大地水准面精化、我国西部1:5万地形空白区测图工程、地心坐标系推广应用、927一期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海岛(礁)测绘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项目”课题“陆海高程基准统一技术”、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我国参心坐标系测绘成果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研究等国家重大基础测绘项目与重要科技攻关项目100余项。
爱岗敬业——
自1984年工作以来,郭春喜勤奋工作与努力学习,善于思考与总结,多次被陕西测绘地理局评为局先进工作者与局级优秀共产党员。他对工作的精益求精,正是出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郭春喜作为单位主要行政与技术负责人,他不断建立健全单位的管理体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发扬测绘精神,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通过持续努力,他所率领的数据中心已经打造成了一支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作风过硬、技术先进、气氛和谐,以高级工程师、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为主体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骨干人才队伍。
为进一步规范单位的各项工作,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符合数据中心工作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他和所领导一班人按照“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要求,持续建立完善数据中心行政、管理、生产、质量、财务、保密、档案、宣传、党建等各方面的制度与规定。通过细化各种业务流程,坚持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划清并落实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职责范围,从制度上切实保障职务到人,权力到人,责任到人,利益到人,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其责,利绩挂钩。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与良好运行,进一步强化单位的组织管理,约束激励每位职工的行为,全面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稳定了队伍,促进了单位的和谐气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多年来,郭春喜先后主持参与完成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五十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奖;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与大地测量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在国内外著名测绘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desy》、《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四十余篇,SCI收录三篇,EI收录八篇。其中“珠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与珠峰顶正高的确定”获2010年陕西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应用抗差估计理论分析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获2008年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许许多多的成绩与荣誉,在郭春喜眼里,只不过是自己在经天纬地的测绘领域辛勤耕耘的一次次收获。面对未来,他又一次信心百倍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中国大地测量领域不断突破与前进的广阔事业中,他将施展抱负,实现理想!
(刘宗锋 王何军 耿晓燕 舒浩)
中心主任郭春喜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德明(中)来数据中心视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