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4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丹凤 大明宫内赏牡丹 高原小景 古诗里的夏天 夜宿阳平关 陪你一起老 我的爱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大明宫内赏牡丹

文\王雄文

春日的大明宫,草木青翠,花团锦簇,一片生机,这个新辟只有两年的国家遗址公园,已呈现出一片逢勃兴旺的景象。

大明宫公园位于古城西安的东北角,面积约3.2平方公里,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昔日这里曾是唐代的皇家宫苑,也是皇帝处理朝政和接见外宾的地方。当年这里宫殿林立,盛况空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说的是大明宫宏伟壮丽、万国来朝的兴盛景象。如今这里经过改造,成了人民休息、娱乐的家园。

在大明宫公园北端,有一片牡丹园,32亩地大,全建在用青砖砌成的高台之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魅力。从去年栽种培植芳容初露,到如今已比肩而起,英姿勃发,姹紫嫣红了。

长安是我国最早的牡丹之乡。牡丹原产于秦巴山区、黄河沿岸,后经移植栽培,就在长安这块帝王之都,安家落户,展枝怒放了。唐代时,长安城皇家宫苑,富豪宅第,民居院落,寺院园圃,到处都栽植着雍容华贵的牡丹,到处炳耀着牡丹艺术的光辉。“庭前芍药妖无名,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就形象地描绘了当时长安牡丹多姿多彩,妖艳盛开的情景。

长安牡丹绮丽华贵,芳香四溢,不仅有着“国色天香”的美誉,而且还有坚贞不屈的品格气质。相传武则天在长安时,寒冬腊月摆宴赏雪,她突发奇想,要让百花盛开,百花听令,含苞怒放。唯有牡丹不违时令,藏色不露,武则天一怒之下,把执而不化的牡丹贬至洛阳,落魄不羁的牡丹到洛阳后竟展蕊怒放。消息传到长安,气急败坏的武则天令人火烧牡丹。许多牡丹根枝烧焦,但脉息犹存,第二年又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为此牡丹又称“焦枝牡丹”。

长安牡丹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以顽强的生命描绘出独树一帜的美丽景致。长安人更加爱恋牡丹,欣赏牡丹,赞美牡丹,之后在兴庆宫大量种植牡丹。唐朝诗人李白应唐玄宗召请,写了《清平调》,其中一首写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首七言绝句,妖娆浓艳,字字含香,成为吟诵美人名花的千古绝唱。

回首往事,大明宫内曾演绎了一场皇权肆行,摧残牡丹的闹剧。而今天翻地覆,大明宫回到了劳动者手中,人民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牡丹在这里舒心地开放。

漫步在牡丹园内,放眼望去,真是一片花的海洋,香的世界。各色品种的牡丹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用惊世奇葩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红梅点翠,酒醉贵妃,火炼金丹,昭君出塞……那红的、紫的、粉的、白的,一个个用自己诗一般的体态语言,描绘出春天时空里美丽灿烂的画卷。这画卷富丽华贵,引人注目,既有画的意境,又有诗的韵味,让人销魂落魄,如痴如醉。

徜徉在鲜花丛中,尽情欣赏这万紫千红的花光,吸吮这醉人心脾的清香,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花间小道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欢声笑语,熙熙攘攘,时而有人评头品足,时而有人拍照留影。忽然间,迎面来了一对牡丹仙子,人们的目光一下子投了过去。只见两位姑娘,身着鲜艳的长裙薄纱,妖娆的身材,精美的头饰,宛若绚丽的牡丹,又如下凡的仙女,穿梭在园圃花径之中,给人们增添了几分惊艳,增添了几分欣喜。

大明宫的牡丹天生丽质,有着千年古都的神采气韵,又有当今五彩缤纷生活的光影。看着大明宫内的牡丹,我的思绪奔涌,感慨万千,心中的牡丹也渐渐开放。时逢太平盛世,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日子像牡丹一样吉祥如意,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人们将幸福写在脸上,将快乐挂在心头,笑起来比牡丹还灿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