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课堂上青春的风采
随着古乐优美的旋律,站在讲台上的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用粤语唱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拄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歌声戛然而止时,评委的掌声便响了起来。
这是记者6月30日上午在首届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文科组比赛现场看到的精彩一幕。这位4号女选手讲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律》。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她从元曲《牡丹亭》讲到宋词《扬州慢》再讲到唐诗《锦瑟》,引经据典、绘声绘色、连说带唱地讲解了古诗词优美的韵律,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古代文学都是可唱的艺术。在短短的20分钟内,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她引用了20多首古诗词曲的名句,其讲课风格很像于丹教授,还有处处彰显着青春的激情和活力。
“让青春的风采在课堂上飞扬。”参赛的87名青年教师来自我省的44所高校,他们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凭借自己宽广的知识面和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游刃有余地发挥各自的专长,力求将大纲规定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30日上午文科组参赛的7名选手,讲解的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法律、文秘、旅游等,内容不一,风格不同,但追求通俗易懂又不失高雅的效果是相同的:《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形事责任——教唆犯》中全是枯燥的法律条款,但在选手妙趣横生的讲解下也变得耐听好记,引人入胜。听《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天朝田亩制度》,记者感觉不是听沉重的历史,而是在听一个曲折悲怆的故事,这故事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新鲜。《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的细微差距就像《春江花月夜》与《赤壁怀古》的风格迥异:一个柔美、和谐,一个阳刚、壮美……比赛中,青年教师们全部用普通话授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讲述自然,PPT和板书结合运用恰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两天比赛中,各位选手对于原理的阐述,特别注重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在工科组,6号选手讲的是《城市规划中的道路设计》,他就是以西安市目前道路交通的现状来阐述如何科学地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其中谈到几点缓堵的建议,让人身同感受,受益匪浅。文科组的6号选手,以榆林市的旅游开发为例,讲解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理,让听课的人在她的引导下,既游览了榆林的大漠风光,领略了陕北的黄土风情,又感受了黄河之旅,还明白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性和科学根据。
此次竞赛,是为了贯彻《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而举行的,为我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注入了活力,也给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才的平台。省教育工会主席张敏表示,今后每年都要举办这样的竞赛,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展现青春风采的机会。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