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职工书屋”真正成为职工的“加油站”
近日,笔者到一些单位采访,欣喜地发现好多单位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投入专项资金建起“职工书屋”,每到一处,墙面挂满了名人名言,布满了崭新的书柜和图书。但令笔者遗憾的是,在投入很多资金建成的书屋里,琳琅满目的图书落上了厚厚的灰尘,有的图书甚至连包装都没有启封,更谈不上阅读。“聋子的耳朵,哑巴的嘴”,可以看出,不少单位的“职工书屋”是摆设和样子货,搞花架子,没有真正起到为职工服务的作用。
加强企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建设,为职工提供丰富的文化硬件设施,引导职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习惯,诚然是一件好事。但大部分书屋存在一种怪象——“职工书屋建立起来,各种图书添进来,领导检查才开放,大门紧锁为作秀”,纯粹成了摆设。笔者认为,建“职工书屋”,千万不要把它当成形象和政绩工程,其目的不在形式,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讲求实效,不应去搞那些不切合实际的赶任务式的花架子工程。
“读书不应该是为了名利、金钱而读,应该是满足心灵的一种需求。读书应该是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一位作家说。要想真正发挥书屋的作用,通过读书达到职工思想解放、素质提升、工作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单位不仅要大力提倡“职工书屋”建设,更要注重建成后的使用,让“职工书屋”真正成为职工的书屋。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工作性质和职工的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及时更新图书,用好书来吸引职工的目光,满足他们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其次,要经常开放。加大对职工的积极引导力度,让职工有兴趣参与到读书中,成为吸引他们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扩大交流、开阔视野的理想园地。第三,多开展活动。举办读书征文,交流学习体会,活跃思想,启发智慧,凝聚人心,让书屋真正成为职工的“加油站”和“充电器”,为广大职工提供服务。 (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