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他们来自农村,置身于城市的最底层,大多数从事建筑、商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尽管所得不多,但正是这不多的“所得”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他们……
民工“伤不起” 薪水“欠不得”
(上接一版)
“你被拖欠过工资吗?”“拖欠的工资容易要回来吗?”带着这两个问题,记者走访西安市附近的大小十余个工地,走访数十位农民工。交谈中,大部分农民工表示自己曾被拖欠过工资,其中最长的等了4年才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四年前2万元就可以在农村盖大瓦房了,可如今,两万元只够买个砖钱!”农民工周晓旗告诉记者,2007年自己由老家的老乡带着来到西安北郊的一个工地打工,原本想着是熟人介绍的,按时拿到工资应该没有问题,可到了年底自己还是一分钱工资也没拿上,“我当时就是为了盖新房才出来打工的,可是后来工钱没有拿上,房子也没有盖成,去年拿到工资了却发现修房成本已经涨了许多,当年计划的2万元新房,如今只够买砖钱。”相比周晓旗,来自四川达县的农民工杨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04年在江苏打工的8000元工资至今没有拿到,“老板人都找不到了,上哪要工资去?”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中纪委纠风室调研组关于“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情况”的汇报材料中了解到,我省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仍时有发生,且发案数量的趋势呈现出一年高,一年低的波动状态。往往在夏收、秋季开学、年末岁初等特定时间段集中出现。反倒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劳动关系处于相对稳定,员工工资基本上能够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其中,在2010年和2011年两年内,全省劳动监察机构受理涉及农民工举报投诉共7207件,约占全部举报投诉的80%,其中,涉及建筑施工企业的举报投诉约占全部农民工举报投诉的56%,且大多涉及工资拖欠问题。
两年来,全省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783件,其中绝大多数为建筑领域群体性讨要工资,90%以上都存在拖欠工程款问题或由于未及时结算和存在结算纠纷导致的工程款拖欠问题。相关总包单位、劳务单位也以建设方或发包方没有支付工程款为由,不按时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义务,从而引发农民工集体讨薪,影响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 杨琳 鄢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