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舆论应对课别成了“怎么对付记者”
一位媒体人跟一名官员聊突发、热点事件中的信息公开,这名刚经过舆论应对培训的官员说,讲课的媒体人教他们:政府部门遭遇质疑时,应该死扛着不回应,回应容易制造新的热点,而不回应,虽然会挨骂,可热点几天就过去了,再大的丑闻和疑点,媒体和公众也很快会遗忘。
传播学者张志安博士讲过另外一件事,一次舆论应对课上,一名讲媒体应对的老师在台上讲:记者就是一条狗,饿了你就喂他,不听话了你就揍他,如果碰见想成名的你就拿名利诱惑他。话音未落,底下的官员使劲鼓掌。
某大学一名教授则更低级地直接给相关部门编了一本对付记者的册子,教授“请男记者吃饭一定要有女作陪”之类的“灭火”技巧。这样的媒体应对课,真的讲歪了,它不是构建官方、媒体、公众良性互动的正能量。而带着“让媒体闭嘴”、“让热点自然降温”等心态去打交道,只会使官方与媒体陷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中。
媒体和官方需要坦诚的沟通与合作,官方和媒体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朋友。官方不应与个别腐败官员和失职渎职者捆绑在一起,不应拿政府整体的公信力替某些腐败官员去背书,而应该与媒体一起合作去找问题,去揪出干部队伍中的败类。舆论应对课,不应该讲成怎么对付记者。
再高明的舆论应对技巧,也无法做到:明明是坏事,却在危机公关后变成好事;明明欺世盗名,舆论却能一片叫好;明明一派胡言和谎言,却能不借助强力而真正地平息舆论。民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也不像过去那样容易集体被愚弄,新媒体方兴未艾,舆论一律也难以做到。别无他法,惟有坦诚地公开和沟通。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