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车间里的导师
——记省劳模、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职工李勇
走进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各种大小机器不停地运转,轰隆的嘈杂声不绝于耳。虽到8月底,屋外已经阴雨绵绵,但走在车间内,还是感觉热燥异常。这天,搅拌事业部冷作十组8名员工在组长李勇的带领下,正在清理材料。8月20日左右,该组突然接到任务,要求他们在20天内,完成某J3000型搅拌设备(高30米,宽70米)的热料提升。虽然李勇组手头上还有别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推脱任务。随后的十天,李勇组始终处在紧张、亢奋的工作状态中。因为有李勇这样一位劳模的存在,组员们也都自主加班到晚上10点。一天从早到晚十小时的工作量,他们不仅能够坚持到底,还能保证生产质量,并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其效率堪称惊人。
当日,此搅拌设备已经运走,组员们在清理现场。虽然任务已经完成,但李勇依然坚持继续工作,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检查、组合、重新布置,每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所有人依旧忙碌,工作服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对此,搅拌事业部卢宇琦书记谈到:“之所以把最重要的任务分配给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车间的攻坚先锋,还在于李勇组长每忙完一件任务,在另一项任务尚未下达之时,就已经开始着手下一步。这样的工作态度,值得全公司职工学习”。
作为省劳模,李勇与单位的作用,绝非技术高超、工作热情这么简单。在公司内部,李勇堪称是一位导师级人物。数年来,李勇先后从事搅拌锅、热料仓、热料处理,但凡机械生产的重要环节全部干遍,并对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心。在搅拌设备热料仓的制作过程中,他精心编制了JX2000型搅拌设备粉料供给系统的完整制作工艺,填补了这项产品在制作工艺上的空白。几年来,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2条,被采纳61条,完成技术革新12项,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不但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还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多年的工作调动中,李勇还留下桃李满车间的佳话。部门目前20多个组中,就有5个组长跟过李勇。其中,1组组长王涛和3组组长吴战强是其原先班副,6组组长毛希和11组组长胡涛是其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其余各部门的大多数职工,或者原是他的徒弟,或者能得到过他的指点。总之一说到李勇,将近一千米长的车间内,人人都称他一声师傅。为此,他自己也很感慨:“在一个地方工作大半年,终于教出来一帮人,带出一个帮能干人。但这时,自己却被调往其他部门,去教导新的员工。而原先被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员工,也都依次扶正,成为单位的顶梁之人。”话虽说如此,但李勇自己也觉得很是幸福。他自己也谈道:“能最大限度地帮单位做事,就是我最开心的事。而现在的10组其余8名职工各个技术高超、能打硬仗,能有他们扶持,我已经非常满足。”
本报记者 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