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出身真的决定命运吗?
75%人认同父辈状况很大程度决定子女人生
湖南省委党校人口研究所学者豆小红做过一个相关研究。按地域、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他抽取了几组湖南高校毕业生样本,分析其“职业发展”与“家庭出身”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论是:父辈的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
公众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结论的呢?为此,有媒体日前做了一个调查。
75.71%受访者认为:父辈职业地位很大程度决定子辈职业地位
3397人参与了此次调查。75.71%的受访者对“父辈职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子辈职业地位”表示认同;但也有16.76%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坚持“奋斗能改变命运”;其余的7.53%,选择了态度含糊的“说不清”。
“公众的主流观点,与数据化的研究结论还是契合的。”豆小红也挺关心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的研究在2010年启动。其中一项研究抽取了403个湖南高校毕业生样本,毕业时间在8年以内,全部在湖南就业。这403人的父辈,分别属于上、中、中下、下四个不同社会等级。上层包括公务员、经理、私营业主,中层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中下层有个体户、商业服务者、产业工人,农民和城乡无固定职业者则归入下层。
豆小红发现,父辈是中下层的223名受访者中,有160人同样居于中下层。这种“子袭父位”的现象,在父辈属于上、中、下层者中都很显著,比例分别占八成、五成、四成。
父辈属于下层的68人中,只有8人实现了”屌丝的逆袭”,跻身上层;而父辈属于上层的30人,无一人“堕”入下层,落入中下层的只有2人,落入中层的也只有3人。
73.37%的月收入3000元以下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父辈月收入也低于3000元
“调查中可以发现,‘富二代’大学生比‘穷二代’更容易谋求到一个好职业。”按照当下的流行语,豆小红将父辈属于中下层、下层者称为“穷二代”,父辈为上层者称为“富二代”。
他从高收入(优势)行业中抽取了一组样本,发现其中“富二代”大学生的比例是“穷二代“的两倍多。这种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就业渠道或许能说明一部分问题。
超过三成的“富二代”大学生在父母和其他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尤其在银行、电力行业、事业单位、大型国有单位等待遇优厚的单位格外集中;而借助此渠道实现就业的“穷二代”,只有一成。
在豆小红的调研中,“穷二代”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学校组织”(58.5%)、“人才市场”(10.1%)、“同学朋友提供信息”(9.2%)以及“网络”(7.3%)。他们的就业质量也不乐观,超过五成的人进入中小企业,还有逾三成没有正式工作(兼职或无业状态)。
相比之下,“穷二代”们更热衷于跳槽。豆小红采集到的样本里,“跳槽超过三次”的群体中,“穷二代”所占比例是“富二代”的7倍;“一直在原单位工作、没换过工作”的群体中,“富二代”是“穷二代”的两倍多。
“工作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就业的质量与正规就业的程度,”豆小红认为,如果初次就业单位好,大学生一般不会轻易跳槽。
收入水平似乎佐证了“收入阶层固化说”。豆小红的抽样调查中,工作三年以下的群体中,“富二代”的年平均工资是“穷二代”的1.6倍左右;工作三年以上的群体中,这个数据接近于1.7。
而在调查中,73.37%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其父辈的月收入也在3000元以下;39.99%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其父辈的月收入也在8000元以上。
34.96%受访者认为:通过奋斗可以让自己生活越来越好
“你从小的耳濡目染,你的视野见识,你被父辈所灌输的价值观,都不契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与富家子弟比,你站上人生起跑线的那一刻,就输了。”一名受访者的发言,道出了许多“穷二代”的心声。
在调查中,29.70%的受访者坦言,“父辈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导致自己性格与处事不足”对个人发展影响最大。
“穷二代”能实现“屌丝逆袭”吗?25.08%受访者表示,社会的多元化会让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多,简而言之,他们不赞同“收入阶层固化说”;34.96%受访者相信奋斗会让个人生活越来越好;另有15.41%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后代教育的投入。持以上三种观点的受访者占受访者总数约75%。此外,22.05%受访者持悲观态度,“个人努力无法改变命运”。
豆小红也认为,相比赤裸裸的“拼爹”,出身所带来的个人素质的劣势,对“穷二代”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在“穷二代”聚集的社区,那些阴暗潮湿的出租房里,他走访了很多人,为这个群体的心理特征感到担忧:对自己的处境、职业、发展不满意,相反,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强烈,甚至有仇富心理,容易怨天尤人或自甘消沉。尤其让他意外的是,就业质量较好的“穷二代”毕业生,对学校、单位和社会的评价也比较低,缺乏感恩心。(袁树勋)
支招
从国家层面解决阶层流动
根据国外一份研究表明,国外要制造一个富翁,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可是在中国很多富翁都是一夜就造成的。一个社会只有实现阶层不断流动,才有动力,如果各阶层不能流动,而是固有的世袭,那么这个社会不但不公平,也会缺少很多动力。
所以,让阶层不再有固有的世袭,应该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解决。一是教育公平,二是就业公平,三是要信息平等。
当然,当前奋斗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行业收入有差距。如果我们不把公务员、经理、私营业主定为上层,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为中层,个体户、商业服务者、产业工人为中下层,农民为下层,而是平等的,各个行业的收入差不多,一个人收入多少关键在于你在这个行业做得怎么样,只要你做得好,农民也可能收入超过公务员,那么父母影响子女的就业就会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