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22日
权益保障
03

让农民工从心底里喊出:我幸福!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络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

记者下基层,了解民意,问题是:“你幸福吗”?日子过得舒坦者喜不自禁,满脸笑意称幸福;日子过得不舒坦者,则顾左右而言它。这位农民工所答非所问,问其幸福与否?他却答曰:“我姓曾”。这句回答获得网友喝彩,在网友看来,“我姓曾”当是“我信真”的谐音,这位农民工有感于生活的艰难,于是回避了这一问题。这也对我们这种提问方式提出了疑问。

所谓“千人千面”,又所谓“众口难调”,中国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要从十三亿人口中找出唯一答案,这是件难事。农民工回避这个问题,显然他认为自己并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原因当有不少:

原因之一:融入城市难。户籍制度将农民工挡在城市之外,有似“身在曹营心在汉”,城市打工不过是谋身方式,赚了钱还要回归故土。

原因之二:提高收入难。虽说各地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但却被当做了“工资标准”,这样水平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要想依靠劳动致富,还有一定的难度。

原因之三:权益维护难。目前农民工权益维护方面尚存以下缺陷:工资拖欠难以杜绝,克扣工资时有发生,体面劳动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工能违心说自己幸福吗?其实各人境遇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就不同,要想让大家都说出“幸福”两字,其实也难。

我以为提出“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有点急功近利之嫌。采访者都希望能听到千口一词的“幸福”两字,却不知“各有各的难处”,要都说“幸福”岂不有强人所难的意味?

我认为理应基本具有以下特点:即民众安居乐业,做到官尽其职,民尽其力,物尽其用。也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方有幸福可言。

如今农民工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要做到安居乐业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也只有当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与企业效益增长同步时,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益时,其收入足以养家富足,其生活充分体现尊严时,农民工方才能从心底里畅快地喊出“幸福”两字。

(曾志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