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0日
煤业化工专刊-综合
06

我的编辑之路

接受编辑副刊的工作,正顺乎我的天性,和我的精神家园拉近了距离,回归到了我的内在生活。总结这段时光,我感到很充实,不仅完成了工作,也结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回头一看,他们投寄给我的又何止是一篇篇文学稿件,更多的是一份信任和感动。

那天我刚结束一场讲解,同事就告诉我门外有人等我半天了,出去一看,是一个个头不高但却长得很结实的年轻人,黝黑的皮肤很明显地告诉我,他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

对方先是确定了我的身份后才说明了来意。“我是某某公司一名农协工,我没有电脑,也不会打字,这是我手写的,想让你看看。”说着就小心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页折叠的信纸打开后递给我。我为这样突如其来的投稿有点不知所措,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他又说到:“我很喜欢看书、写东西,因为家穷就早早出来了,以前在很多地方打过工,如果这篇稿件能发表,我就继续留在这里干,如果发表不了,我就换地方,去其他地方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他坚定、清晰地对我讲完这段话后,似乎还有好多话又不知从何谈起,就慌忙失措地走了。临走时,专门要了我的电话并提醒我文章下面是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让我一定要回复他。他走了,我却伫立了很久,鼻头突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酸。

那天晚上,我捧着两页稿纸看了好几遍,除了能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能感受到他对待生活的心思比较沉重外,单看文章,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语言都要大改。近乎于重写的修改,我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于是,我先回复他“文章主题很好,正在修改。”之后,便把纸稿打成电子版,认真修改完后登报,我才回复他。这期间,他也多次打电话问文章改得怎么样,还谦虚地请教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等。现在回想起来,我很难分辨当时自己一定要帮他发表那篇文章,是害怕他又失去一份工作还是被他的精神打动了,但欣慰的是,至少现在我心里留存的是第二种答案。

从建矿以来,伴随着矿区的发展,矿工报的文学版面也成为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平台,激发创作欲望,呵护仅有的那点文学星火,成为了每一个文学爱好者任重道远的职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矿区新编的《桥山之歌》职工文学集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作者,他们中有很多还是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一线职工,他们用笨拙的文字努力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内心,当疲惫了一天后在文学这片园地找到滋润的时光,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他们幸福,我更欣慰。 (常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