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航工业陕飞
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企业高速发展,中航工业陕飞公司科研、批产高度交叉,原有生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型号科研生产的组织和规模经济发展,严重制约生产推进速度。为此,陕飞公司提出“2012年打造数字化陕飞、2015年打造信息化陕飞”的战略规划,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型号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求短时间内建立一个集“产品研制平台、生产运营平台、综合管理平台、营销服务平台”为一体的企业信息化商务智能平台,迅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与传统装配模式相比,在后机身研制中,我们可以成功将装配周期缩短25%,装配效率提高30%;在改变生产现场人员、设备、信息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近40%。”中航工业陕飞某装配现场的可视化操作平台电子显示屏前,一名装配工人正在查看电子化模拟装配流程。对于研制生产线上广泛推广、应用的协同制造系统,他觉得“既方便,又好用。”
其实,这只是陕飞大力实施信息化系统后的一个缩影。通过流程改进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运八单机配套作业改进时间已经从62天缩短到29天,年产能力也由原先的2架增至10架。如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已悄然形成。
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首位CIO,积极寻找企业发展战略对比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陕飞公司在查找企业设计、制造、管理、经营瓶颈的同时,及时提出实施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阶段目标节点,在运八飞机产品预研、设计、制造、采供、管理、配送、财务等各环节全面推行信息化系统,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管理,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推动企业信息化全面建设和数字化技术的工程应用。仅去年一年,陕飞公司就在某新型机研制、转包生产、“飞机设计制造一体化”基础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绩,信息安全与基础条件建设取得新进展,顺利通过多个专项检查,积累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同时也为公司持续稳定开展好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计划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质量进度如何,现场是否出现问题,问题是否得到及时处理,处理结果怎样,以及生产研制具体状况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基本的管理和追溯,而数据的集中和管理的整合在促使管理成本和风险急剧下降的同时,又不断提高着陕飞的核心竞争力。(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