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一线新闻
03

璀璨焊花映出幸福人生

见过王汝运的人,总会有这么一个印象,他的脸上、手上、腿上、脖子上,到处都有星星点点的“烙印”。这些永久不褪的印记向人们揭示了他所从事的职业——电焊工。“爬高又钻下,浑身是伤疤,衣服尽是洞儿,两眼肿胀瞎”。王汝运常这样跟人调侃钢结构电焊工人的辛苦。

1986年,初中毕业的王汝运,选择接班进入中铁宝桥工作。被分配到父亲当年工作的钢结构车间,当上了一名电焊工。经过一年多的学徒,王汝运很快从师傅那掌握了手工焊、CO?气体保护焊、自动焊等焊接方法。实际操作可以跟师傅学,理论知识就只能靠自己了。王汝运购买了几大本焊接专业技能书籍,每天下班一回到宿舍,就开始一字一句学习。对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王汝运来说,一些焊工专业名词和术语,一开始还真看不懂。他坦言:“只能先背下来,背不下来、不理解就抄下来,有时间了再向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们请教。”27年来,王汝运留下了厚厚的学习笔记,还有7支写坏的钢笔。

1999年,29岁的王汝运顺利考取了电焊高级工资格证、德国NE287焊工证、锅炉压力容器证,美国焊接协会《钢桥焊接规范》等一系列焊接资格证书。同年底,他又以实作96分、理论87分,综合成绩第一的佳绩,成为当年公司最年轻的电焊技师。

2001年,王汝运首次代表集团公司参加中国中铁青年焊工大赛,结果仅仅取得了第14名的成绩。他说:“那时候心里格外难过,为自己技不如人而懊悔不已。”看到兄弟单位选手包揽前三名,披红挂彩登台领奖,王汝运发誓,今后一定要干出点名堂,为自己争气、为宝桥争光。回厂后,他更加刻苦练习。衣服烧坏了一套又一套,练习的钢板摞起来足有三层楼高。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3年,王汝运再次站在中国中铁青年焊工大赛的技术比武赛场上,面对各路强手,他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力量,一举夺得了个人、团体两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参加工作27年来,王汝运先后参与了数十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由公司承建的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是当时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大跨径斜拉桥。1999年7月22日24时合龙,经权威专家的严格监测宣布:合龙焊缝宽度仅为10毫米,焊接探伤合格率100%。对于全长2958米,主跨度达到628米的巨型桥梁来说,“10毫米”的合龙精度无异于一个奇迹。2007年,王汝运带领电焊组员工,先后完成了黄埔桥锚箱、西堠门桥锚箱、济南钢锚梁、京溏桥等钢锚梁共计580个,创造了焊接锚箱年产数量的最高纪录,探伤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

王汝运和班组的5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一起成立了QC攻关小组,2010年“提高焊接试板冲击功”的课题,获得集团公司三等奖;2011年“郑焦桥弦杆箱型变形控制”课题,也已取得成效,正在申报。今年王汝运带领大家义务维修烧损的焊机焊嘴40多个、改进和修理废旧鹅颈28个,为车间生产节约了成本;今年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以王汝运名字命名的中国中铁“王汝运学习工作室”正在积极筹建。

曾经有人问王汝运,你这么多年在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累不累?你幸福吗?王汝运的回答是:累,是肯定的。但唯有辛苦,才更能体会到甘甜。对于王汝运来说,亲手焊接的一座座桥梁成为国家优质工程的时候,感觉是幸福。用自己的劳动,使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感觉是幸福。

本报记者 刘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