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头版
01

神朔线上的排头兵

——记省劳模、神朔铁路河东运输段生产调度室主任张智荣

因为常年经受着风沙与烈日的洗礼,不到40岁的他,却似未老先衰,头发稀疏,微微有些秃顶,黝黑倔强的脸上刻下了岁月艰辛的痕迹。这就是省劳模、神朔铁路河东运输段生产调度室主任张智荣给记者的第一眼印象。

多年来,张智荣始终扎根于基层,从最艰苦的线路工干起,先后担任神朔铁路线路工、班长、工长、调度室主任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使自己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行家里手。2007年,神朔线铺设无缝钢轨后,运量和车流不断加大,钢轨伤损率越来越高,张智荣所在的中铁三局处理伤损班组只有一个,如果请外援每年就要花费两百多万元。于是他主动请缨,抽调工区人员成立了两个钢轨焊接班组,争分夺秒组织他们学习钢轨焊接技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使班组职工掌握了钢轨焊接技能,投入到重伤钢轨处理工作,不但确保了神朔线运输安全畅通,还培养和储备了一支自己的钢轨焊接人才力量。他总结现场钢轨焊接工艺,对每个焊头进行认真分析,撰写了《影响钢轨焊接质量的因素》,提高了钢轨焊接班组的工作标准和质量,由原来焊接成功率93%提高到现在的99%。

2009年,他在神池南线路车间工作时,那里地处晋西北,气候恶劣,尤其是春夏两季,烈日炎炎,风沙漫天。他每天坚持与职工同出同归,及时检查纠正线路整修中出现的安全与质量问题,每日在线路上徒步往返20多公里以上。工友们敬佩他身先士卒不怕苦、以身作则不怕累的精神,也敬畏他严肃认真提标准,铁面无私不留情的作风。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班组职工认真对标整修,实现线路道心远看无碴、近看饱满;道床边坡石碴均匀、过渡合理、夯拍密实,边坡无土垄,坡脚整齐成线,路肩平整、内高外低、排水畅通;路肩、水沟两边或两线间无杂草、无弃土、无弃碴,达到外美内实,多次在在线路设备验收中排名第一。

去年,他调任三岔线路车间主任期间,每月底,他提前制订线路养护旬计划、日计划,把所管设备细化到每一根轨枕、每一段钢轨、每一颗螺丝,采取车间包保到工区、工区包保到班组、班组包保到个人的方法,责任到人,以班组为单位加强检查评比考核。每天下班后,召开班组总结会,对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质量与表现进行综合评比,纳入月度绩效考核。通过严格的养护标准和检查考核制度,设备质量大幅度提高,焕然一新的路容路貌可以用“十条线”来概括:左侧路肩外边或护网一条线、线路标志一条线、道床坡脚一条线、碴肩一条线、上行两线间碴边一条线,下行对称五条线,使所管的60.7公里正线、39组道岔、10股站线设备质量达到全优,实现了6个月无线路设备故障,在管内动态添乘检测中无超限地段,创造了公司月度动态添乘检查首次彻底消灭超限的记录。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孟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