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10日
综合新闻
02

秦雍城城址东区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千年前凤翔水草丰沛

本报讯 1月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秦雍城遗址2012年考古重大成果。据介绍,秦雍城遗址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最重要的考古之一,目前,城址已建立了“秦雍城遗址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据了解,位于凤翔的秦雍城遗址总分布范围达51平方公里,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地和郊外宫区组成。通过此次考古调查,城址东区遗存点数大幅增加,不同属性遗迹点所形成面状组合如聚落结构,点线组合如城墙、古河道与古道路等。经过对在局部城墙遗迹点的梳理,将点连接,确认了东城墙与南城墙东部的走向、结构与构筑年代,从而初步推断如《史记·秦本纪》“悼公二年,城雍”记载的可靠性,即秦国在都雍城近二百年之后才正式构筑城墙。

通过对雍城城址及其周边地理环境考察发现,初期雍城分别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环围,形成“以水御敌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设施。由于雍城西北高,东南低,加之从北部雍山一带的水流通过白起河及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使当时的雍城成为“水”中之城,从而形成了当时城内布局“顺河而建,沿河而居”的情景。河流成为当时城内便捷的水上通道,河堤沿岸往往有临河道路,同时城内各条陆路之间又有纵横交错的相互连接。

考古资料显示,在约11平方公里的城址范围内,各聚落之间有成片的广阔土地,推断其用途为农田占地,如此宽阔土地面积可支撑城中的粮食供给,尤其在战事紧张时刻显得尤为重要。雍城数条河流与丰沛的水资源,以及城外植被茂密的林区环境,又提供了富实的渔猎经济。多元经济结构壮大了秦国国力,成就了秦公让“子孙饮马于河”的东扩愿望。

本报记者 刘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