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关中雾霾天气缘何频发
五大因素影响空气质量
今年入冬以来,陕西关中地带雾霾天气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虽然在1月20日的降雪过后,21、22日西安的雾霾天得到显著缓解,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几乎没有突破过200。但在20日当天,西安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却连连爆表,突破500极值!一度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令许多网友纷纷感叹自己早已做了“人体吸尘器”。
究其原因,在没有重大污染事故的前提下,企业排放的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又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下,空气质量突然变差主要就是由天气原因造成的。那在陕西究竟又有哪些气候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空气质量呢?
因素一:冷空气偏弱赶不走污染物
陕西省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建文表示,今年冬天关中的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少,而且强度普遍不大。
“冷空气的到来可以带来相应的风、降水、降雪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是可以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的。而在冷空气偏弱的时候,哪怕在高空中形成了‘雨水的元素’,也会因为强度偏弱导致在来到地面前就已经消耗掉。”
数据显示,今冬入侵我省的冷空气次数明显偏少,强度普遍较弱。2012年12月以来,我省经历4次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12月7~9日、21~24日、28~30日、1月1~3日)。而在这样的冷空气入境时,空气中的污染物、污染指数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天气也得到好转。
因素二:暖湿气流偏强让污染物停了下来
“从理论上来说,空气湿润是好事,但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反而给污染物提供了特别适宜的气候环境。”陈建文说。
今年入冬以来,陕西境内的暖湿空气活动明显偏强,而且在近地面有弱的暖湿气流,特别容易和污染物结合,从而产生“气溶胶”,而雾霾天气又是典型的“大气气溶胶”的一种。
陈建文表示,今年冬天关中地区日最大相对湿度在60~90%之间,在12月15~16日,相对湿度甚至达到90~100%,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说给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因素三:“逆温层”给大地盖上了“被子”
“近些年,‘热岛效应’‘逆温层’这样的概念越来越被大家提及,但很多人还是不了解其中的概念,通俗的理解这就相当于给大地盖上了被子,阻止了空气的上下流通。”
数据显示,在西安出现雾霾天气时,往往都是冷空气明显减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作用,造成近地面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上下对流和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因为空气没有上下流通,而水汽又比空气重,水汽就会下沉,这样在近地面水汽就特别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与空气中的污染物共同形成雾霾天气。”陈建文说到。
因素四:风速小污染物吹不出去
“空气质量好坏与气温关系不是太大,而主要依靠.‘风’。强冷空气必将带来强风,这也是空气污染物的克星。”陈建文表示,大风十分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另外,如果连续几天降水、刮风同样也可起到“清洗”空气的效果。
由于今年冬天西安的冷空气偏弱,不能带来有效的风,风速小,污染物水平扩散能力非常差。天气又以晴朗、小风或微风为主,日平均风速在1.5m/s以下,特别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因素五:地形造成关中空气污染物难“离家”
为什么陕西的空气污染以关中最为严重,而在陕北、陕南就没那么严重,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关中的地形。
“关中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坡,西有秦岭和黄土高坡的结合,东边又是潼关和黄河形成的通风口,冷空气较弱的时候,东边的口就只进风不出风,没有办法形成对流,在加上逆温层,关中真像一口锅,你说这空气污染物怎么排!”
不仅如此,在冬季,由于秦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容易在关中盆地形成了“冷湖效应”,进一步阻碍大气污染物垂直和水平的扩散。
“如果没有秦岭和黄体高原,我们应该算是关中平原,但有了这两个参照,我们就成了关中盆地,而西安又处在这个盆地的中央,在冬天长时间处于无风或者弱风状态下,这样特别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陈建文指出关中特有的地形确实是加剧西安空气污染的一个“帮凶”。 (秦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