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25日
延长石油专刊-头版
05

炼化的跃升:让石油更有价值

全年加工原油1400.2万吨,催化1#渣油加工731.2万吨,重整加工194.6万吨,加氢加工207.4万吨,生产聚丙烯23.2万吨,生产苯乙烯4.5万吨,天然气液化量15.89万吨,生产各类助剂3782吨。

这组眼花缭乱的数字是炼化公司2012年给职工汇报的一份考核类生产指标成绩单。全年内部模拟利润实现4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7.6%,各类指标均完成年度计划,这绝对是炼化公司历史上最好的年景。

好成绩的取得,实际上是炼化公司综合能力全面跃升的集中体现。

综合能耗低 运行周期长 产品附加值高

据炼化公司总经理罗万明介绍,整个2012年,炼化公司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努力消除瓶颈,提收率、降消耗,全年汽柴液总收率达到88.26%,较计划提高0.26个百分点;综合加工损失率2.18%,较计划降低0.02个百分点;吨油综合能耗95.38千克标油,较计划降低10.87千克标油。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公司常压装置及延安石化厂重整、加氢、聚丙烯等装置未检修。核心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对于炼化公司全面完成指标计划,绝对具有重大意义,也标志着困扰炼化公司多年的生产难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而在市场低迷期间,炼化公司集中对榆炼180万吨/年催化及重整、加氢,延炼所有化工装置进行了检修。

据统计,炼化公司2012年全年生产93#汽油441.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1.26%,同比增加110.43万吨;生产97#汽油40.3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25.94%。积极开发聚丙烯T36F新产品,在永炼生产乙醇汽油组分油,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化。

延炼满负荷 永炼作调节 榆炼自平衡

解读炼化公司2012年生产思路,整体呈现“延炼满负荷、永炼作调节、榆炼自平衡、延化长周期”生产运行特征。据了解,2012年延炼加工原油735.2万吨,占炼化总加工量的52%,装置负荷达到设计值710万吨的103.6%。永炼根据调度指令,安排200万吨/年常压装置7次待料循环,累计91天,保证了炼化整体效益最大化。榆炼180万吨/年催化装置投入运行后,渣油不再调往延炼加工,缓解了延炼催化原料重质化、劣质化难题。延安石化厂重整装置原来三个月一抢修,导致加氢、聚丙烯等装置频繁停工,除氧设施投用后,全厂生产运行参数平稳:装置运行周期延长。

走出交口河 项目建设树典范

在2012年,炼化公司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3亿元,从项目设计、招标、订货、现场施工等各环节检视这一大批投资项目,用“神速”形容绝不为过。

榆炼500万吨/年常压装置2012年4月11日现场动工,10月31日工程中交,11月13日通过了预验收,创造了同类装置建设的新速度。对此,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发文对榆炼180万吨催化装置快速建成给予了高度肯定。

于此同期,延化、永炼、榆炼6套汽柴油质量升级项目,2012年9月份在永炼举行集中开工仪式,现场土建随即全面开工。延炼新建液化气球罐及装车设施项目2012年6月底建成中交,10月21日顺利投用,实现了原料液化气接收与民用液化气销售的分离。

轻烃综合利用项目2012年4月份举行了开工仪式,娄勤俭省长下达开工令;6月份对产品方案进行了论证,进一步优化了原料组成及技术路线;12月份与洛川县签订了《项目建设框架协议》。

在抓好交口河区域项目建设的同时,炼化公司先后成立了靖边项目执行中心、延川LNG项目执行中心,承担建设榆炼汽柴油升级项目和延川、志丹LNG项目,迈出了“走出交口河”的重要步伐。

院士专家“炼化行” 实现专利申请零突破

“炼化公司的跃升,除了管理方面的精耕细作,靠的其实是科技的力量。”这是一位职工代表的观点。

依靠科技,炼化公司提升生产运行水平及运行效率。围绕装置运行难题,炼化公司组织院士专家“炼化行”活动,对装置运行进行现场切诊把脉,解决了苯乙烯产品纯度不够、粗硫磺颜色发黑等技术难题。针对聚丙烯装置聚合反应弱、装置频繁停工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平稳运行。开展工艺及仪表排查,按照装置原设计标准,整改投用永炼二催主风机出口流量联锁,实现延炼二联合直供料工艺,优化提升了装置可靠度,实现了高效运行。

同期,炼化公司积极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及前瞻性研究,完成了《原油加工流程优化及炼化一体化研究》,提出了炼化公司油、气、煤综合利用规划建议;启动了《催化汽油超深度吸附脱硫》和《油醇制烯烃》等一批中试和工业示范项目;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完成了《硫磺回收国产化药剂研究》、《甲醇、二甲醚制聚甲氧基甲缩醛》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性研究工作。加大关键技术的吸收应用和再创新,《FDW—3临氢降凝催化剂研究及应用》等2个项目荣获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4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去年一年,国家专利局已受理炼化公司专利申请3项,实现了专利申请零突破。

张军林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