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用科学发展观培育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练好企业的文化精髓,打造出企业的文化品牌,并以此为路径导向?来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注重把握三个重要环节。
一、以解读文化内涵为先导,注重提升企业的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其实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企业通过社会实践所逐渐形成的并为全体企业成员所接受和遵守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及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的独特文化体系的总和,即由企业中所有的人创造的并为企业所运用的一切。
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以文化为手段从而促进企业达到高层次管理目的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救活亏损厂”的故事便作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案例。1995年海尔兼并了累计亏损达2亿多元的红星电器厂,海尔只派去了三个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按海尔文化来建设干部队伍,全厂干部职工一起参加干部岗位竞争,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使大家不知不觉地由被动走方步转变为自觉加速度。海尔又用“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的生产经营理念解决了产品研发问题。就这样,海尔兼并红星,没有增加一分钱的投资,主要靠灌输并践行海尔文化理念,其结果是:红星电器厂年底完全摆脱困境。这充分验证了企业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可以说,企业文化以它无限的张力渗透到企业发展的血液中,像磁石一样,凝聚人心,散发出文化的生命力;像引擎一样,激发出蕴含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智慧和创造力,萌发出企业文化的勃勃生机。
二、以“以人为本”为切入点,着力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而是企业的精神主宰。对于构建企业文化,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才会在职工中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激励职工奋发进取,甘于奉献,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建设一体化。丰富企业文化应当利用以下三个突破来进行。
利用载体突破。抓传播载体、抓住仪式载体,强化各类文化活动的实际效能,通过广泛动员职工参与,出台制定企业文化的扎实落地等,努力营造企业文化建设氛围,烘托金融危机形势下全员攻坚的良好气氛,形成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有利局面。
利用创新突破。从转变职工的经营观念入手,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经营观念,促使职工真正认识到危机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实施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地变换活动形式,扩大活动范围,实施活动创新。
利用职业道德教育突破。从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本基础出发,结合全员绩效考核,建立企业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针对职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对岗位文明等道德规范的遵循程度等情况,通过系统调查、分析,找出职工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准问题之后,在系统培训中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危机形势教育有机结合。
三、以不断创新为目标,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建立完善创新文化体系,树立创新文化风尚,提炼创新文化内涵,提升创新文化水平,进而为企业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及经营模式创新等提供有力的保障,创新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是企业的最高目标,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法宝,它能使企业赢得员工的共识和支持,调动并整合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积极因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驱动力,能使企业员工在逆境中同舟共济,在顺境中求实进取,自始自终为企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对于构建企业文化,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把可持续发展等人类文明世界关于发展的新认识吸收到企业理念当中去,才能创建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现代企业。 (许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