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甲醇充装台演绎精彩人生
全年充装甲醇32.3万吨,合计9517车,监管运输车辆排水300多次,每天在联碱磅至硝铵磅间至少穿梭35次,每班平均坚守充装台20多小时——从春到冬,只有六名女工的兴化集团甲醇充装班监管的充装车辆无一漏监,经手的单据从未出过差错,2012年累计为公司挽回损失三十余万元。
区别于按部就班的化工操作,甲醇充装可用“奔波”两个字来形容。没有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只要有用户,她们就会出现在充装台上。日复一日的坚守,严格的规范操作,赢得了外来运输司机们的啧啧称赞,也使得他们的“小伎俩”没有了用武之地。在甲醇充装时,按规定要在公司联碱磅核对皮重后方可充装。可罐车司机为了多装甲醇,个个都“身怀绝技”,投机取巧,但这些“小动作”都没有逃过充装站女工们的火眼金睛。她们深知一公斤的差异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都会让一线员工的辛苦劳作付诸于东流。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她们查看实际称量值、调来该车历史记录、比对同类型车辆皮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以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寻找着皮重差异的原因。为此,她们制定了监管办法,要求空罐车过磅时,司乘人员必须下车,同时水箱里的水排放干净,对于司机们常常在工具箱里藏水卸车的“小动作”,都被她们一一识破,确认空车没有问题后方可上磅称重。一次,一位来自河南的运输车辆因为一桶水,和女工们争得面红耳赤,利益驱使下,女工承受着过激言语带来的伤害,她们的执着使得这位河南籍司机随口而出:“这样认真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她们面带微笑回答道,“监管就是我们的职责!”来兴化充装甲醇的司机在候车闲聊中都说“兴化的空子可真不好钻!”
2012年是兴化大化工试生产的关键之年,30多万吨的甲醇产品,全部是她们用三个鹤管不差毫厘地分装到移动式甲醇储罐,再销往终端用户。
当车辆进入充装现场,她们首先对车辆、人员进行“体检”,从罐子检验证、危险车辆资质证、司乘人员从业资格证进行全面审查,确认无误,然后指导司乘人员正确佩戴防护服,讲解充装中的操作要点,最后一起上操作台按照核准量配合充装。证件审核中,证件不全、假证替代、车辆安全充装量和证件核载量不符等情况常有发生,充装女工坚决拒装,司乘人员常常对他们出言不逊,但她们从不急躁,从安全角度耐心讲规定,直到他们欣然接受为止。充装中,客户为谋取小利,巧施恩惠以求多装,都被女工们一一谢绝,严格按照安全充装量灌装。
六名女工365天轮换20多小时坚守充装台,她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儿女情长,可在工作和生活的两难抉择中,她们选择了前者。异地求学的独生子女,在假期多想吃上一口妈妈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多想和妈妈诉说一下心里话,可甲醇充装女工却不能带给孩子这种待遇,常常是孩子们回到家里,却只能在饭馆就着一碗油泼家乡面,抑制着内心深处的渴望甚至委屈,独自一人上车赶路。远在外省生活的父母,多想在晚年让孩子陪伴左右,病重的老人多想让孩子在病床前陪上一会,可她们为了企业的利益,只能将这些儿女情长让位于忙碌的充装现场。闫玉玲的丈夫远在陕北工作,孩子和家务自然顾不上,有时家里的灯管或者水管坏了,只好托付同学联系维修……正是这些一件件舍小家顾大家的举动、一次次亲情的割舍,筑就了甲醇安全灌装的保险网。
虽然,女工们在充装监管中表现更多的是严厉,但服务中凸显出的却是兴化人特有的细致周到。在充装间隙,她们主动为司乘人员沏热茶,嘘寒问暖,工作之余,她们还坚持为客户清洗工作服,让客户感受兴化人的无微不至。充装中尽管两个储罐微量仅差30ppm,可按照客户对甲醇产品质量的不同要求,他们毫不迟疑地扳动着沉重的手动阀,40分钟才能完成切换操作,保证为用户提供符合销售合同要求的甲醇产品。一次,一位女工在充装现场捡到装着现金、银行卡、提货单等个人物品的钱包,面对意外之财,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刻找到失主,将钱物如数归还,接到失而复得的钱包,来自洛阳世润的耿武杰师傅坚持要请她们吃饭,以表达谢意,可被她们婉言谢绝。这位河南口音的耿师傅用夹生的关中话连连说,“兴化人,燎咋咧!”
“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甲醇充装班班长侯洁在工作日记中表露着一位平凡女性的心愿。她们是一群平平凡凡的女子,她们在平凡的充装台上,用真诚与责任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屈会鹏 翟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