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结构性失衡加剧劳动力市场再现“普工荒”
笔者走访节后就业市场发现,技术含量低、工作相对辛苦的普工今年招工难度大。除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体面就业的追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工资差距缩小而物价高涨,对农民工吸引力减弱,企业对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也接近极限。专家认为,“刘易斯拐点”之后,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消退,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招普工中介“人头费”涨至500元
近期,笔者走访了上海多个工业园区及宝山、嘉定、闸北等区专场招聘会现场,发现节后就业市场技术工种招工缺口相对较小,而普工的招工难度较大。
在位于上海宝山区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上海双钢仓储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金涛告诉笔者,今年春节后公司的用工缺口在20多人,提供的薪资也比较有竞争力,现场招聘会没过半,技术工种全部已经招满了。但是普工缺口连一半都没填上,普工技术含量低、工作相对辛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比较弱。
“节后招工太难了!”在金山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人事科科长汪保卫带着200个操作工岗位等了几个小时,最后只招到了个位数的工人。虽然工厂老员工很稳定,但是为明年要投产的三期工厂招聘的100多个新员工走了一半。他打算在多参加几场大型招聘会之余,一边联系劳务派遣公司,一边联系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到夏天毕业实习时直接输送学生,捱过这段“用工荒”。
劳动部门调查发现,企业对一线熟练操作工人的需求最大。上海莘庄工业区劳动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许建高告诉笔者,企业最头疼的就是普工难招,为了“抢人”,企业不得不给中介“人头费”,招一个人给500元。
招聘网站大谷打工网《2013年基层用工市场前瞻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5274家企业中,大部分节后需要马上招工,31%的企业称春节后大量缺工急需招聘;54%的企业表示部分岗位欠缺人手,需要招聘;仅15%的企业表示不存在或很少存在缺工情况。超过六成的企业的人事专员表示,基层工人招聘是一年比一年难。
新生代农民工追求体面就业
笔者调查发现,普工难招主观上源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体面就业、高质量就业的追求。客观上,随着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工资差距的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吸引力减弱,而企业对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也接近极限,进一步提高普工收入有难度。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期望值普遍提高,除了劳动报酬,更看重就业质量、生活体验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体面就业已成为他们的自发需求。
来自贵州毕节的王勇节后早早就来到上海,打算多参加几场招聘会,找一份“技术含量高、有前途有挑战性”的工作,他想优先寻找行政工作,如果没有尽可能找技术工种。“普工没有职业前景,今年无论如何不能再做普工了”。中职技校毕业的江敏想先看看有没有管理类工作,薪资水平低一些也没有问题,但如果要做服务员等“艰苦岗位”,预期工资不包吃住最少也要每月3000元。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成本较高,打工收入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显得“性价比低”,发达地区对低技能农民工吸引力减弱。 (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