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述怀
·张鸿涛·
欣为临潼人,常爱登骊山。
朋友,当你来到骊山脚下,你可以在华清池沐浴,参观兵马俑,欣赏石榴红;或登上骊山,游览兵谏亭,回忆历史,展望未来,抑或走进老母殿,烧香保佑,叩头祈福。当你走出老母殿,向南步行300米,仰望西绣岭最高处有一座看似平常却是一种特有的景观。
这是什么?
是五千年前女娲伏羲修筑的土墙?不是。
是饱经沧桑千年岁月的雕塑?不是。
是历经风雨冲刷雷电侵袭傲然屹立的圆塔?不是。
你再沿着蜿蜒的山径向上走,不要气馁,不要畏惧,心随骊山高,志与日月齐,继续攀登,一定会到达目的地。你就会看清楚这个不同寻常的景观。
这,就是骊山的古遗存;这,就是世代相传的烽火台。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时于此设烽火台作为举火报警调兵的信号设施。此地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地方。“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褒姒一笑而失国,兵败于戏,被杀于骊山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沉痛教训。难怪唐代诗人胡曾有《褒城》曰:“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凝望这座从三千年前时间隧洞里走出来的烽火台,我用手细细触摸,感慨万千,思维的骏马在奔腾着。
烽火台,你像一名钢铁战士永久地站在神州大地,凝神注视四周的变化,你经历了多少次暴风骤雨的洗礼?点燃了多少次烽火狼烟?看到过多少次激烈的战斗厮杀?目睹过多少名民族英雄的鲜血?演绎过多少次风樯阵马的场面?见证过多少次风云变幻的诡谲?
烽火台,你坚强的身姿永远屹立在这里。山雀的啁啾为你消除寂寞,骊山泉的甘甜为你消除饥渴,骊山的松柏陪你入眠,日月与你同伴。你的永远存在,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烽火台,虽然你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战火的摧残,风雪的剥蚀,雷电的轰击,可是你还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顽强地守望着,朝迎东方日出,暮送骊山晚照,像是对游人诉说着什么?
烽火台,看到你那坚强的英姿,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坚强的英姿所昭示的含义。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古今一个道理。对于外来侵略势力,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中国十三亿人,不,所有中华民族要坚如磐石,必须拥有一个共同的心脏,必须拥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必须同唱一首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来捍卫祖国的主权。
烽火台,看到你那坚强的英姿,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坚强的英姿所要诉说的内容。“褒姒一笑失天下”早已成为历史故事。“褒似”和“江山”相比,孰轻孰重?“江山”,国家也。“国之不存,身将焉托?”(蔡锷)一寸山河一寸金。钓鱼岛“国有化”,是日本右翼的梦想,也是在玩火;南海虽大,一寸也不能让。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但是国家主权绝不容许受到任何人的侵犯。此言诚哉。
这是烽火台的时代感言。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风景点;这是一个敬告后人的警世钟。
如今,烽火台已经失去了历史的功用。但是,烽火台上豪气在,血染白骨壮志坚。它的民族灵魂还仍然魂绕神州,魄萦骊山。它还坚韧不拔地支撑一个民族曾有过的智慧、信念、勇气、毅力,勇敢地向后人昭示着中国古代那段中华民族的奋激、勇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当年刀剑盾戟信息落后时代,入侵者看到烽火台熊熊火焰燃烧,卫国大军杀声震天,敌人望风披靡……国人怎能不感谢烽火台呢?
此时:烽火狼烟似乎燃烧,雄壮国歌耳畔响起。
我眼前又浮现出了鸦片战争、甲午风云那屈辱的一段,又浮现了抗日战争、西沙之战那殊死拼搏英勇还击的一幕,又浮现了明朝戚继光抵抗倭寇、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那光彩照人的形象,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勇歼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那壮举的一幕。我的浑身有了力量,心里热乎乎的,好像自己身体里增加了一股新鲜血液。我要永远牢记着自己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希望。
烽火台,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枚独有的印章,这枚印章永远烙盖在我那坚强的心灵上;你是中国古代历史交响乐上一个璀璨响亮的音符,这个响亮的音符永远在我心弦上弹奏起《我的中国心》;你是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上重要的一页。读了这一页,我永远牢记:万里长城永不倒,烽火台精神传万代。
烽火台永存,烽火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