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楚文物珍品展
本报讯 即日起至7月2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南国楚宝惊采绝艳——楚文物珍品展”。
展览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策划的“东周地域文化系列展”之一,展出的109件(组)文物,是从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9家单位选出来的楚文物精品,以独具特色的楚文化为主题,分“青铜楚风”、“丹漆楚韵”、“丝织楚绣”三部分,各部分又以不同的章节形式引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揭示楚文化从初创历经极盛到顿衰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鲜明地域特色,并以其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饰、丰富的色彩显示出浓郁的楚风楚韵。
楚,另一称呼为荆,原为植物名,后为族名,又是国名,或连缀为荆楚,在江汉地区诞生和成长,是周代的一种地域文化。自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君立国开始,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为止,立国800余年,兼并诸侯小国60余个,其强盛时期包括今川、陕、湘、鄂、豫、赣、皖、苏、浙、鲁、贵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其疆域最为广阔、文化也极其昌盛,形成了与中原文化有鲜明对比的地域文化——楚文化。
20世纪以来,考古发掘的楚墓数以千计,大批珍贵文物面世,此次展出的文物,是从多年来考古发现的楚墓中精选出来的,其中上蔡郭庄楚墓出土的铜鼎、铜敦、铜盉,安徽六安出土的木俑等为近年考古新发现,属首次与观众见面。河南淅川下寺楚墓的蟠虺纹鬲,纹饰繁缛;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铸造精致;而寿县楚幽王墓的升鼎,造型奇特,纹饰华丽,充分展现出楚文化独具的地域特色。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