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7日
观察
04

没有了皇帝之后

每去一些县城的小书店,发现除了烹饪、医疗、教辅用书,架上摆放最多的往往是《雍正王朝》、《隋炀秘史》一类的通俗史书,其内容多纠缠于权术谋略、宫廷秽闻,散发出一种透视扑克似的江湖气息。大概是不满于这样的“厚黑”史学竟在民间长销不衰,学经济的张宏杰半道放弃了原专业,闯进“通俗历史写作”的杂货铺,不是爱看写皇帝吗?那就写一本《坐天下很累》吧,给诸位呈现一下“中国式权力的九种滋味”。

如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一样,张宏杰最擅长的是在历史人物身上找一个截面,一刀下去,可以看见正统史书上难得一见的纹理、纤维和毛细组织。到末代皇帝宣统为止,中国总共有过四百零八位皇帝,作者选取了其中九位,如王学泰先生所言,这九位“大抵都是心理上有些问题的”,其症候或有不同,背后则有着集体主义的深层病因。现在,几位皇帝的病理切片给张宏杰摆在显微镜下,我们凑近看看,或许会悚然一惊。

譬如西汉末年篡位的王莽,他的改革看起来颇具“一大二公”的理想色彩。在他颁布的法令中,无论富豪巨室还是平民百姓,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天下均分;他重定“车服”制度,全国人民的着装、住房、器用按等级进行整齐划一;他禁止奴隶买卖,本人俭朴克制,厉行惩贪,让大学者扬雄也一度为之颂赞:“郁郁乎焕哉”!就是这样一个在朝着“先王之圣”的大道上一路狂奔的“完人”,最后竟弄得“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百姓涕泣于道”,自己也身首异处,头颅给人当球一样踢得稀烂。

君王自称“天子”,但人们看不见一个超验的存在,而只有世俗的礼法之治,皇帝因此不仅是政治的机枢,而且要成为真理和美德的化身。极端时,“人”要抬到“神”的高度,于是人就学会作伪,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用尽心术来装裱自己的道德形象,最后在无限膨胀中走向毁灭。而一些不堪重负的“接班人”,则给弄得或人格分裂,或存心逃避,明朝的正德、嘉靖、永历多属这样的悲剧。

尽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权看似大得无边,但皇帝自身却常受制于气数、命运而不能自已。嘉庆皇帝品质端淳,勤政图治,甚至连生活起居都精确得像钟表一样。他亲政初期,诛和珅,反贪腐,简出行,求直言,有板有眼要做个明君的样子,但集团化、结构性的腐败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获利是趋”,撤换一批,前仆后继。而僵化的财政制度、无效的监督体系、骤增的人口压力,都让这位只知“守成”“法祖”的皇帝拙于应对,他越勤奋,形势似乎就越坏,到得晚年,他的口头禅最多的是“真没法”、“怎么好”,以致在撒手而去的时候,他最后的意识也许不是留恋,而是轻松。

文学化的想像力,大胆严密的心理剖析,旁征博引的历史边角料,不拘形式的情感投入,让张宏杰的历史书写别树一帜,看起来如听评书一般过瘾,但他不堕入“忠”“奸”式历史观,不耽溺于尔虞我诈、斗狠争宠的消费历史俗套,其价值观是一以贯之的,即权力如何才能受到制衡,个体的“人”有没有可能从皇权的阴影下站起来。

“坐天下很累”,看古人一次次“打天下”又“失天下”则内心沉痛。皇帝这一页早已翻篇了,但没有了皇帝之后,生活是否就会从此两样呢?皇权依托的“法统”死了,但建立在等级秩序、贵贱尊卑之上的“道统”却像腐根下的潮虫,还蠕动在很多人的基因里。住着“御景豪庭”的楼盘,看着“朕最喜欢”的广告,开着“王者之风”的汽车,办起事来,还得去求那没有顶戴花翎的司处局长,但愿这不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面貌。 □童凯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