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14日
头版
01

大爱若水润心田

——我省三级工会持续关爱伤残农民工侯云龙及其女儿的故事

6月1日,雨过天晴的大巴山区,满目苍翠,蜂飞蝶舞,阳光格外灿烂。

从早上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起,南郑县碑坝镇大竹村高位截瘫的农民工侯云龙就坐在轮椅上焦急地等着几位特殊客人的到来,他不停地让女儿小清月跑出新房,从高处俯瞰公路上有没有车来……

中午12时许,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汉中市总工会副主席成宝华、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等一行风尘仆仆从南郑县城赶到侯云龙家,小清月高兴地喊道:“爸爸、爸爸,张伯伯、王伯伯他们来啦!”

碑坝镇地处大巴山腹地,距县城100多公里。这里是红色革命老区,山大沟深,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较差,唯一的公路正在进行大修。张仲茜一行一路颠簸,耗时4个多小时专程在“六一”赶来看望侯云龙和小清月。他一下车,就拉着小清月的手亲切地问:“你还认识我吗?”小清月腼腆地回答:“你就是张伯伯,上次来过。”

今年39岁的侯云龙原在一家矿业公司打工。2004年8月的一次矿难造成他高位截瘫,每天都需要专人护理,吃喝拉撒,请医煎药,昂贵的医疗费用支出,繁重的家务、农活全落在了妻子的肩上。为了给他看病,妻子将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几年下来,当初不错的竹笆房变成了难以遮风挡雨的破房子,和谐美满的三口之家被拖入一贫如洗的困境。矿难发生时,小清月不满3岁。她9岁时,妈妈外出打工,好长时间没有音信。从那时起,小清月就与伤残的父亲相依为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

小清月和父亲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多次看望、慰问后,大家都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对完全丧失劳动和基本生活能力的侯云龙来说,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活生存问题?这就要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经过精心筹划,决定让他从山顶搬到公路旁,并帮他建一座“宿店一体”的新房。

2011年5月31日,资助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移居新房建设捐赠仪式在碑坝中学举行。张仲茜与各级工会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从西安、韩城、汉中汇聚到碑坝,看望、慰问侯云龙,勉励小清月好好学习、照顾好父亲。捐赠仪式上,从韩城远道而来的陕西泰山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勇捐款2万元,从西安赶来的陕西泽普工贸公司董事长高洁荣捐款1万元,省、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救助2万元,碑坝镇干部职工、老师学生捐款15397.1元……最终共筹集资金10万余元,还有25吨水泥、2万块粘土砖、1辆轮椅和1台折叠便椅等等。当年9月10日,在碑坝镇党委、政府以及村民的帮助下,侯云龙的“宿店一体”新房整体完工。经工程费用审核,结余了5687.1元。县总工会要求碑坝镇总工会利用这笔资金协助侯云龙开办一个小超市。三个月后,侯云龙“宿店一体”新房移交签字仪式如期举行。从那时起,侯云龙不仅拥有了116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三间住房,而且依托地处交通要道的优势开办了小超市。

在房屋移交时,张仲茜因开会没有来。侯云龙和小清月生活如何?一直牵挂着张仲茜的心。今年5月31日下午,在参加南郑县职教中心公开直选工会主席大会后,张仲茜提出“明天一定要去看看侯云龙、看看小清月。”

“大爱若水润心田。”再次见到侯云龙时,记者发现他胖了,气色也不错,说起话滔滔不绝:“我现在好多了,政府给办了低保,小超市每月也有好几百收入,原来的老房子还卖了一点钱……”今年13岁的小清月,个子长高了,更加懂事了。她见到张仲茜一行,就像见到了亲人,一会儿依偎在这个身旁,一会儿又拉住那个的手,没有一点拘束感。

张仲茜向小清月赠送了书籍、慰问金,还将买来的蔬菜、大肉交给她。然后拉着她的手,一间房子一间房子地看。他边看边说:“清月,屋里湿度大,要经常敞开门窗,不要让你爸爸的风湿病再犯了。”

今年,小清月已到碑坝中学上初一。她家离学校远,要住校,两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当听说她为了省钱、在学校有时舍不得吃饭时,张仲茜关切地说:“你在照顾好爸爸的同时,别忘了照顾好自己。你还年幼,又要读书,绝对不能饿肚子。”

看着厨房里小清月给爸爸做好的午饭,张仲茜问:“你还给爸爸洗衣做饭吗?”她点点头。再问:“妈妈回家没有?”小清月神秘地说:“妈妈只回来过一次,现在老给我打电话,我想她的时候也给她打电话。”临走时,侯云龙坐在轮椅上,在他家的新房前与张仲茜等一一合影留念。

图为今年6月1日,张仲茜(右二)与汉中市总工会副主席成宝华(右一)、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左二)在侯云龙的新家与他和女儿小清月亲切交谈。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