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安装压缩机的小伙们
在关中大地上,活跃着一支压缩机检修、安装队伍,他们虽然只有百十号人,每年却完成三千多万元的工作量,还让安装完成的百余台国内外各种压缩机一次开车成功。他们,就是陕西化建传动设备安装公司的小伙们。
这群小伙子,百分之九十的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阳光活泼、激情奔放,他们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技术日益精湛、工作无怨无悔的10名本科生和8名大专生。
86年出生的陕北小伙王百灵,2006年考入陕西科技大学时,父亲希望他毕业后留在城里,干份体面的工作,给家里争光。2010年7月,他在化建实习期满后,却自愿留在传动设备安装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这让父亲很失望。既来之则安之。此后,王百灵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让父亲看看。当年11月,他随班组进入榆林炼油厂进行“四合一”压缩机组安装。冬季的榆林,气温低、风沙大,当时又下着大雪,天气特别寒冷,而工期又不能拖延。工作中的他,和工友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搭施工棚、生炉子,徒手清洗、安装一个个零部件,每天加班加点到深夜,按期圆满完成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5月,由于业绩突出,传动公司成立建制班组长时,王百灵在领导和同事信任的目光中走上了班组长岗位。他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刚开始上班时,连汽轮机都不会拆,经过四年的锻炼,现在不用看图纸也能完成各种压缩机的安装,心里感觉挺自豪的。工作中还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精神和责任感,作为家里的老大,以后姊妹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也能帮他们出出主意、替父母分担些忧愁了。
河北小伙刘增浩,是独生子,母亲心脏不好,2010年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分配时,想回老家找份工作,顺便照顾照顾母亲,可母亲却希望他好好在外面创业,不要牵挂家里。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到化建一干就是三年多,期间仅回过3次家。他坦率地告诉笔者,虽然没能对父母尽到孝心,但组织纪律观念、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比上大学期间增强了很多,也学到了技术知识,相信以后个人的生活、事业会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允许时打算在杨凌成个家,把父母接过来照顾。
渭南小伙冯江涛,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倍受宠爱,没吃过苦。2011年7月,他从西安航空职工大学毕业到化建后,随班组去榆林炼油厂施工。当时,天气炎热,住的活动板房白天晒一天,晚上里面像蒸笼似的,有时天下雨,里面漏得没法走路、睡觉,家里有事也回不去……一度时间,他在走与留的问题上思想很矛盾。后来,由于不服输的性格,加之喜爱这份工作,他坚持了一段时间,慢慢适应了环境,一直走到今天。他告诉笔者,传动公司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对责任心比其他单位更严谨、更高,虽然每天很辛苦,个人的潜能却得到了较大发挥,感到很高兴。同时,这里年轻人多,好学上进的气氛浓,工作动力大,经济收入也可观,“我对公司以后的发展前景看好,相信个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如今,甘肃小伙司爱俊、乾县小伙张斌伟、河北小伙刘增浩、三原小伙王永健……正在从年少轻狂,逐步走向成熟稳重,不仅适应了流动偏僻、单调的施工生活,更是正在成为这支队伍“顶呱呱”的专家型技术骨干。
(陈练斌 刘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