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
·熊苏·
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虽已入职接近两年,却由于分工不同,很少能够接触到招聘的相关工作。又到一年毕业季,又到一年春季招聘季,这一次我没有错过,真真正正地参加了一次招聘会。我似乎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过往,看到了那些奔波于各个招聘会的日子,看到了那些年逝去的青春,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重走一次校园招聘会,似乎重新走过那些回不来的青春岁月。
启程
2013年4月20日清晨,为了按时到达会场,天刚亮,我和同事就爬起来赶上开往西安的第一班班车,6点多就出发了。也许是前一晚喝了咖啡的缘故,也许是太过兴奋的缘故,我竟然失眠了,翻来覆去地想着今天的场景,思考着自己该如何面对求职者,思考着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成熟与稳重,思考着如何才能展现企业的形象。因为出门招聘,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更代表了一个企业,此去任重道远,千万马虎不得。于是我的大脑开始了疯狂的运转,自己给自己设立着考题,自己寻找着答案,想着学生们会问什么问题,而我应该怎样回答才能恰到好处,不夸大不贬低。以至于到了最后,我脑海中出现的场景竟让我分不清是想象还是梦中,我经历了一个比较难熬的夜晚。
布置
招聘会犹如一场企业博览会,各个企业要在招聘现场极尽展现自己,以便吸引来更多的关注。虽说企业名气算是一个金字招牌,但是如果企业招聘人员素质一般,态度恶劣的话,必然会给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每一个企业人出去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企业,个人的表现影响到求职者对企业的印象。
虽然我们所带材料不多,展位也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我们还是尽我们所能把展位布置出了自己的特色。当求职者来到我们展位面前的时候,他会更加专注于我们的企业介绍,因为我们的展位很清晰地一分为二,一边是企业介绍,一边是投递简历处,这样就减少了大空间带来的视觉上的干扰。
过程
此次招聘会可以用一句股市的话来说就是“低开高走”。除了开始阶段人数较少外,半个小时之后,现场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后来才知道这是校方为了保持会场的秩序,而采取的分批放行的办法。而由于人数的逐渐变多,阴冷的天气似乎也逐渐热火了起来。桌上的简历厚度不断地在增加,却还是有很多学生向我们投递简历,甚至于人多的时候,竟排起了长龙。华特集团前面的“延长集团”四个大字一定也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然而为何在这个有点微凉的早晨,在这个招聘季快要结束的时候,还会有这么一大堆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不停穿梭在招聘现场呢?从收到的简历和现场我与他们的简单交流来看,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学习型。这类学生大多希望用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来逃避找工作这个难题,于是在漫不经心或紧张的复习中,或因为发挥失常,或因为走走过场,或因为竞争激烈,导致这计划没有实现。于是不得已在这最后时刻来到招聘会,为自己离开学校之后,谋得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二、享乐型。此类学生没有明确的个人定位,甚至于不了解自己,他们的大学生活大多也只是在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刻苦钻研游戏攻略中度过的,他们以宿舍为根据地,以课堂为游击战场,通宵打游戏越来越多,按时上课越来越少。而且,他们也乐于与身边的人相比,看到别人没有为了找工作而发愁,于是像找到战友一样,与那些哥们每日每夜地厮杀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岂不知那些不着急的人早已有了着落,于是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意识到自己可能毕了业之后没有饭吃,于是匆匆收拾起游戏,匆匆审视了下自己,匆匆下载了份简历,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企图去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三、浮躁型。这类学生自以为有着明确的目标,也自以为身怀绝技,企图得到企业的赏识。但是由于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清,对于市场缺乏基本的了解,尽管他们很早就开始找工作,但由于现实与理想差别太大,导致他们好的地方去不了,差的地方又不愿意去,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于是他们一直在寻觅,却一直在失望。
寄语
看着那些学生寄语稚嫩的面庞和理想化的想法,我感叹他们的学生气和单纯,同时我也似乎看到了昨日的自己,想当初我也同他们一样,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穿梭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企图找到一个企业为自己走出校园之后的独立成长提供一片天地。我曾经也那么理想化地以为我能够改变什么,以为我能够惊天动地,甚至以为可以拯救世界,然而当我真正踏入职场,当我真正在社会中打拼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逐渐在被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职场的磨练,让我如今站在了求职者的对面,看着他们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在现场我企图告诉他们以后的道路将要面临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摆脱掉身上的幼稚与单纯,但从他们还稍显稚嫩的思想和不屑的眼神中我知道了有些痛苦必须自己去经历,有些眼泪必须自己去流,有些伤痛必须自己去承受,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才能真正地成长。只有经历破茧之痛后毛毛虫才能化为美丽的蝴蝶,而我们也只有经历了打磨之后,才能愈加灿烂和耀眼,找到真正的自己。当他们投完简历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看着他们的背影,默默地祝福,祝愿着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