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5日
权益保障
03

不图今日重见“舒同体”

八月一日中午,陕工报副总编振宇兄打来电话,谈及《陕工报》报头要恢复“舒体”,命我写篇小文,谈谈舒同题写报头前后的情形,我作为调进报社较早的人员之一,说明此事与有责焉。

1982年,在《陕工报》即将复刊之际,报社员工的企盼之情甚是强烈。当时尽管人员不多,而心齐;基础设施甚差,而气聚。心气既齐且聚,自然走出向上一路。复刊之前,先是在《陕西日报》上辟有《职工园地》旬刊,虽属借“鸡”生“蛋”,却也确实积累了经验,通过半年的历练,手熟了,胆正了,遂积极筹备复刊事宜。当时最紧要的,便是报头的题字。报头是报纸的“门面”,故而关系重大。报头之字,那应是书法艺术的彰显,应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此艺术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谁的题写才能恰好?于是钱明镜先生召集党积智、田永祯诸先生相聚而谋,我也参承末议。议某甲:字虽有体而少骨;议某乙:字虽洒脱而少韵。遂热议书法巨擘舒同,一个个精悍之色现于眉间,而舆论一律。钱先生从善如流,一锤而音定。

舒同是杰出的书法家,其字体风格独特,被誉为“七分半”字体,即结体上楷、行、草、篆、隶五体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其书法特点是宽博端庄,圆劲婉通,藏头护尾,用笔老重,极得国人喜爱。他在“文革”前由山东省委书记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浩劫后,舒同先生仍在陕。于是报社派员联系,舒同先生很快就写了“陕西工人报”报头,字是写在一张十六开大小的宣纸上,是典型的“舒体”。与其先前题写而嵌在省总办公大楼上的那几个字“陕西省总工会”相比,一显雍容,一显瘦劲;一显酣畅淋漓,一显笔法浑熟;一显春风浩荡,一显罡风猎猎;一显大江东去,波涛汹涌;一显高峰入云,体势嵯峨。正是春兰秋菊各得其时。故而对于“舒体”报头,大家激赏不已,于是兴高采烈,皆云有此无所求也。

1983年元旦,《陕西工人报》隆重复刊,朱红报头就是“舒体”,报纸一出,而三秦振奋,行见陕西新闻界,又添一生力军矣。读者一见陕工报,先是欣赏报头,再被报纸的内容所吸引,如此这般,几年下来,陕工报便创出了辉煌。

谁知好景不长,关于报头之事,竟有了轻躁之失,有人执意要换报头,一时间,惹得为陕工报题写报头者如过江之鲫。被庸眼“挑”中的一幅,便堂而皇之登上了陕工报报头。这是以俗易雅,俗不可耐;这是以媸易妍,徒然效颦;这是以局促易大气,自我贬损。一言以蔽之,这是下下策。所以后来论及此事,同仁和读者啧有烦言。然而报头仍是不变,致使人们读陕工报,光一看报头,先自有了庸俗感和压抑感,从而招致来无端的不适。

一别“舒体”报头,人们忧思悄悄,只怕是“永别”,不意今日峰回而路转,又见了柳暗花明。多少年了,这是对“舒体”的阔别。阔别,有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又有多少怅然若失的苦悲,更有多少梦寐以求的热望。今日接到振宇兄的电话,又能见到陕工报“舒体”报头,大有杜子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喜。于是铺开稿纸,命以标题云:《不图(即没想到)今日重见“舒同体”》,随之而文成。谨以此文说明当日情由,为陕工报庆幸,为陕工报祝贺,更盼望陕工报鸿图大展,创造美好的未来。 (杨乾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