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是债
·胡惠·
周末一早,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今年单位里有5个同事的孩子考上大学,我们都在办公室凑份子,你需要过来一下吗?”
“哦,那是当然,马上来。”
放下电话,顾不上梳洗,我赶紧跳下床,查看包里还有多少钱,按每个200元算,5个至少需要1000元。把包抖了个底朝天,算上零钱,也不到900元。“这个月工资才取3天呀,怎么这么快就完了?”,找出记事本,翻开一看:8月16日,李X搬家300元;赵XX结婚500元;8月17日,张X的儿子“状元酒”500元;8月18日,王XX生日200元。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在了椅子上,一个月工资一多半花在了“人情”上,这日子怎么过呀。
虽然最后在东挪西凑下,总算交清了份子钱。可是,明天,后天,这以后的日子,我们仍然要被这“还不完的债”困扰着。算一算,一年下来,人情份子几乎占到我们日常收入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孩子教育、生病住院等费用,真正用于日常生活的已所剩无几。大家在拼命地“欠债”,又不断地在“还债”,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多、越滚越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或许你会说,不理会不就行了嘛。真的行吗?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人都送了,你不送,显得不入流、生疏,面子上过不去;你有事,别人来了,你欠了情,下次别人有事,你能不理?人情,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牢牢地套在了我们头上,你越想挣脱,它反而套得越牢。
中国,本就是一个崇尚“礼尚往来”的国家,曾经的我,一直为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美德自豪和骄傲,我总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就是多走动、多往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既和睦了关系,也拉近了距离。就像以前,物质生活不够丰富,逢年过节或重要日子,为了表达情意,我们会制作并收到很多的小卡片,上面写满了祝福的话语,虽然廉价,但很温暖,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很多卡片,每一张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张都是我们过往的回忆,尽管时事变迁,但当年的美好已印在我们心底。
已不记得从何时起,贺卡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送礼蔚然成风,且愈演愈烈,从开始的烟酒、糖果等实物,演变成了如今的现金,从最初的五元、十元到如今的成百上千,“礼”越来越重,“情”却越来越淡。人情本不是债,当人情一旦成了债,“情”何以堪?
真希望,“送人情”能回归理性,远离攀比,变得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