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搭档
在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北京地铁供电项目部,有一对黄金组合,“福将”李福江带队伍,“文将”李海做试验,用项目经理韩成的话说,那真是“福将开道、首席压轴”!地铁昌平线、八号线、昌八联络线、五号线,四个供电项目,五年的风雨历程,书写下传奇的“北京地铁故事”。
作业队长李福江,一对上扬的八字眉尽显傲气,被誉为“福将”。2013年4月,昌八联络线全面开工,60多人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井井有条。8号线北段,电缆刚一到货,李福江准备组织吊装,可土建单位死活要移走电缆,说要封堵洞口。当时区间轨道尚未铺设,单盘五吨重的电缆靠人力运输绝无可能。这可怎么办?李福江和土建单位攀上“关系”,厚着脸皮打交道、想着法儿套近乎,好说歹说争取了半天时间,电缆下“洞”过了难关。
地铁既有线施工倒接时,敷设电缆只能在凌晨12点至3点的天窗点内进行,员工们都成了“夜猫子”,变电所的电缆夹层平均高度只有1.5米,一个夹层里有近15公里的缆线,干一天活出来让人直不起腰;暴雨天气造成霍营站电缆夹层严重积水,李福江第一个冲在前面,行动胜于命令,带领大伙一边抽水,一边趟着齐膝的水放缆。“咱干的都是粗活,我这边电缆敷设好后,剩下设备调试工作就靠李海了。”提到李海,李福江坦言有他在,自己特安心。
说起设备调试,这是供电工程的核心技术。在昌平线,金牌工人窦铁成领衔作业。作为项目首席技师的李海,挑起全线设备调试的大梁,李福江每敷设好一条线,李海就带着7个徒弟驻扎机房,从单体调试到设备联调,逐一进行验证,确保单个机柜每个元器件的正常使用,保证设备互联成功和逻辑运算的精确。一个站50多面机柜,10Kv、400v、750v直流三大系统,每个机柜五六百个接头,一次进线、二次配线,逻辑关系,计算机控制,这是实实在在的技术难关,对李海团队来说已是轻车熟路,顺利的话只要3天。“处理问题很过瘾,很有成就感!”李海自豪地说。
说起来,两个人工作差别不小,可是,两人的默契配合在项目乃至北京地铁传为佳话。业主禁不住夸赞他们:这俩人真是金牌搭档!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