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1日
综合新闻
02

招聘会“不温不火”

求职方和招聘方双双陷尴尬

本报讯(单广)对于不少求职者而言,参加各种招聘会是大家找工作的一个重要选择,这里不仅求职单位集中,而且可信度也相对较高。可是笔者在西安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却发现,“不温不火”的局面让招聘方和求职方都陷入尴尬。

10月9日上午十点多,省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开始近两个小时了,可大学毕业生小程和他的同学几番转悠,还是没发现合适的工作。小程说,他和同学都是毕业后工作了几个月,辞职之后再次找工作的。

小程是学机械的,想找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当天招聘的大多数是销售或是投资管理方面的职位。

在招聘会上,笔者见到了不少像小程一样二次就业的求职者,不过大家找工作的情况似乎都不理想。

求职方满怀希望,结果却很失望。不少人觉得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性小,很难找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可是招聘方同样也很失落。

某公司招聘负责人常卓鸿说,去年他负责招聘时,一上午时间至少有十份左右的简历,但是,目前总共也只有三份,咨询的人也不是很多。

这位招聘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提供包括销售在内的80个工作岗位,基本的薪资待遇在和去年保持不变基础上,还特别增加了企业年金等福利,可尽管这样,岗位依然少人问津。招聘的“老客户”门前热闹不再,新来的公司在招聘上同样遇冷。

西安某公司招聘人员吉雅娟有些无奈:“我们不说人山人海,至少人应该是络绎不绝,不停有人过来询问之类的,我们招聘的岗位也比较多,业务员、管理岗都有,管理岗也许到这种地方找不到合适的人,但是就连业务这种基础岗位,来应聘的人都比较少,很多人只是来看一看,问都不问就走了。”

某公司招聘人员党若雯认为是需求错位的原因。工程类的招聘方需要的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人才,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是求职者普遍是初级型的人才,且只有一年左右工作经验的人。

求职方觉得专业不对口,可选择的范围小,而招聘方又觉得求职者要求过高,对工作岗位态度冷淡。结果招聘方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求职者又苦于找不到工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招聘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呢?

据了解,当天的招聘会上,66家单位总共提供了一千多个就业岗位,按理说,岗位的可选择性并不小。可面对这些虚位以待的工作,为什么求职者就是不满意。他们到底希望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

求职者1:我理想当中公司可能大一点,它可能能靠谱点,比如说三星啊、富士康啊,这些大家天天听到、耳熟能详的一些公司,今天的公司很多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

求职者2:我想去合资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因为在那边的话,他们的体制比较好,可能给新员工有更多锻炼的机会,还有培训的机会。小企业的话,可能十几个人二十个人,可能大家没有精力,去照顾新员工去做一个培训。

毕业季过后的招聘会上,绝大多数的求职者都已经毕业、带着短暂的工作经验二次择业的。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偏爱成熟的大公司,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听起来这样的求职有规划、有目标,不过不少招聘人员认为,这可能恰恰导致出现供求错位的一个主要因素。

某公司招聘人员党若雯表示,现在的应聘者有的心比较高,有些好高骛远。一些人并未达到他们的招聘要求也去咨询,并且没有抱着一个诚恳的心态,只是比较注重薪资和待遇问题。

一些招聘方认为,现在求职者普遍出现的问题,比如求职意愿不明确,对工作的理想程度和现实岗位存在差距等,也是招聘会双方陷入尴尬的一个原因。

某公司招聘人员常卓鸿认为,现在招聘途径比较多,网络、电话或者是展位,各方面渠道比较多,所以无形当中可能很多个企业给同一个人打电话要求过来面试,求职者就无形中抬高期望,认为自己能力是非常强的,有很多公司会需要他,就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优秀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公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