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煤价告别“黑金”时代“煤老板”寻找新职业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这让在“黑金时代”兴起的特殊群体——“煤老板”们,开始寻求“更有前途”的新职业。
在神木县和府谷县之间的一个偏远乡镇,映入眼帘的是上百万元的豪车以及路两旁林立的商务酒店、洗浴中心。
28岁的杨勇将奔驰车停在一家商务酒店门前,走到前台向服务员询问近几天的生意。当同龄人还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他名下已拥有一家洗煤厂、一家商务酒店和一家KTV,并且在神木县的多家五星级酒店里入了股。
3年前,杨勇开始挖“黑煤窑”,赶上了煤价“黑金”时代的末班车。淘到第一桶金后,他投资800多万元在煤炭重镇办起了40间客房的商务会所和KTV,主要为“煤老板”和工人们服务。
“去年冬天一天能收入2万多元,现在每天的利润也就维持在5000元至6000元,没人来消费了”,他说。洗煤厂已经停产,以前有20几个工人,现在只留下3个,“1个看门,1个做饭,1个巡场”。
如今这些“煤老板”们手里有大量闲散资金,但如何投资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很多人都没念过什么书,也没有投资头脑。有了钱除了炒矿,也就是吃喝、旅游了”,杨勇说。因煤而富的“煤老板”们面对经济形势的转变不得不寻找“新职业”。《陕西煤老板》一书的作者王成祥说,“我所了解的陕西煤老板已普遍开始转型,许多投资到生态农业等领域,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渭南的煤老板姚王顺经营煤矿20多年,如今利用当地气候,搞起了生态农业。从全国农业示范园区杨凌,引进日本黑牛养殖技术,办起了大型现代化养殖场。
“以前说自己是煤老板,别人总把你和‘有钱没文化’联系起来。从事生态农业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事业的真正开始。”姚王顺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建飞认为,“煤老板”大多通过挖煤积累财富,没有多高的企业经营能力,目前让他们转型到技术含量高的领域有困难。“但他们可以作为出资者,聘请职业经理人或相关人士进行项目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说,“希望‘煤老板’能够转型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据杨勇透露,他现在正准备加盟快递。“这个投资不大,估计20多万元就够了,回报也稳定。”除此之外,他还注册了新的公司,提供煤矿装采配件。
业内人士指出,煤炭依然在能源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因此中国“煤老板”不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一部分人会在“沸点”与“冰点”的交替中,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
(程露 姜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