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蒲白矿业公司
发展紧扣“实”字诀
本报讯 近年来,蒲白矿业公司以“实”作为文化定位,坚定推行“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干事创业之风,翻过资源濒临枯竭、历史欠账多、冗员陈厄、管理粗放等座座大山,迎着煤炭市场的风云变幻,通过“定位实、架构实、落地实”积累文化力量,取得了煤炭产量超千万、安全零死亡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蒲白多年的夙愿。
“实”体现在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上,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心无旁骛地走以煤炭专业化为主与非煤两翼发展的稳健发展之路。蒲白矿业公司“十二五”规划“打基础、保稳定、谋发展”九字发展方针,稳步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稳定蒲白老区、发展黄陵新区,到“十三五”产能达到1800万吨,再造一个蒲白。“黄金十年”后,蒲白更加注重发展特色,提出“苦练内功、稳步发展、创建特色”的工作思路,破解生产接续和管理难题,矢志不渝追求安全“零”目标,稳定千万吨煤炭产量,出特色、出亮点,建塑蒲白特色企业文化品牌,增强蒲白发展后劲。
针对目前低迷的煤炭市场形势,蒲白在管理上求“实”效,算细账,重点工作任务实行“绿、黄、红”三色警示指标监测,重点对处于进度80%左右的黄色和低于80%的红色项目进行督促监管。同时建立生产管理为核心,财务监管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出台了工资、材料、电力、修理费、期间费用等五个管理细则,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等5个专业制定可操作实施方案。煤矿成本实行四级管理体制,矿原煤制造成本与科室、区队、班组工资挂钩,定员定编,成本指标逐级分解。一系列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原煤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推动企业由数量增长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
安全生产对煤矿来说是最大的“实”。蒲白先后投巨资完善矿井“六大系统”、完成411项专项治理工程;各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化实行“一厂一品”目标不断升级。如建庄矿业“1366”安全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手指口述操作法与日常工作的无缝衔接,在全煤系统成为亮点,煤炭日产量超10000吨,“建庄煤”优质品牌享誉市场。还有朱家河矿的“153三违管理模式”、白水矿的“三违树枝管理模式”……西固煤业公司实现安全生产10周年,保持陕煤化集团安全生产最长周期。
蒲白党建工作不来“虚”的,早在2008年开始试点探索构建基于IS09000的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把党建的具体工作分为规范管理的“规定动作”和体现工作特点的“自选动作”,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定量考核。“3+6”特色文化模式以“实”为根基,与陕煤化集团“一体多元,彰显个性;和而不同、共存共荣”的文化理念一脉相承。廉洁文化“二进四见”通过廉洁文化进岗位、进家庭、见制度、见流程、见思想、见工作,把廉洁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名员工、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
“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蒲白在发展的同时也重视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让职工群众得实惠。积极落实陕煤化集团大病就医、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三项困难职工家庭救助政策,公司每年对困难职工家庭救助帮扶至少支出200万元以上。矿区的沉陷治理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将有6400多户居民先后搬进新居,基本实现水、电、暖、网家家入户,“广厦千万间,寒士尽欢颜”在矿区不再是梦想。摄影、书画、羽协、乒协等矿区职工文体协会逐步建立,戏曲自乐班、离退休合唱团舞蹈队等职工家属自发的团体如雨后春笋,丰富了矿区文化生活。公司22个民情信息接待站,208个意见箱,36部诉求电话,240余名信息员,使职工呼声和真情意愿舒畅表达……昔日“黑、粗、穷”的矿区环境和矿工生活也正向“净、富、美”转变。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