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廉
·吴莎·
提起读书两字,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名言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诚然,读书可以助我们走向成功,我们读书的目的不单只为了物质的丰富,更是为了弥补我们精神上的不足。好的书籍是心灵的“良药”,是净化思想的“保健品”,读书是增强党员干部自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腹有诗书气自华,黄庭坚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善读书、读好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历史上孔子、包拯、海瑞等是这方面的楷模;现代如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人民公仆,他们都是读书学习的表率,终而炼就一身正气,深受人民的爱戴。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不断完善人的精神追求。桃园虽好,但不是久恋之地,唯有建立起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人们越来越失去自我,心灵逐渐被喧嚣蒙尘。而读书可以涤荡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永葆积极、正直的心态。当我们迷茫徘徊而不知所措时,读书可以帮我们正确处理权力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永远做人民的公仆;当我们迷惘、困惑时,读书可以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不能辨明真伪时,读书会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葆自我本色。
读书可以不断启蒙自我。我们虽然处在信息时代,但我们却经常被蒙蔽。这种蒙蔽有时来自于外界,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蒙蔽了自己,因为懒惰而不想读书,因为无知而不愿思考。读书而不思考,读书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读书思廉,重在读,贵在思。“读”应择善而从,“思”要见贤思齐。一些不断落马的高官,不在于其书读得不多,关键是没有仔细思考读书与思廉的关系。《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年龄段或何种职位,都要不断地读书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为。
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启蒙自己是求真,读书是在乐趣中追求真善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经常面临着各种物欲的诱惑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我们要培养读书思廉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并时刻谨记:法律的圣剑时刻在每个人头顶高悬,自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让我们守住本分,守住清贫,守住忠诚,以廉洁勤政为帆,以群众期盼为桨,以干部信念为舵,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字就是洗涤灵魂的空山钟音,书籍就是流淌不息的快乐源泉。愿我们都能来多读书、读好书!
(大哈拉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