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一线新闻
03

不屈的“小草”精神

10月10日,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电化公司承建的西平铁路6座牵引变电所、2座分区所的12台大型变压器已全部安装完成,这标志着西平铁路电气化牵引变电工程主体设备安装告竣。

10月16日早上7点,我们从古城西安出发,在横跨陕甘两省西平铁路区段的蜿蜒山间、在狭窄幽深的隧道,在暴雨冲刷后的泥泞小道……用心感受这支电化队伍“小草”精神的源远流长。

车一路向西驶去,气温逐渐降低,路边的风景越来越荒凉。当我们到达彬县城关镇官牌村时,第四工程段第二作业队的队员们正在山上给外电源架线。他们负责施工的彬县西10kv配电所外电源线路总长6.3公里,途经13座山,“早上天不亮就要开始爬山,等到天黑后再下山。”这一个月以来,队长武振杰已经和队员们早已习惯日出而作,夜半而归的工作节奏。前不久,在马屋泾河大桥上铺设电缆时,技术员辛威在桥上一干就是17个小时,2600米的电缆线要靠45个人用肩膀扛着一点点铺设,“那一个电缆盘就有9吨重,电缆直径有茶杯口那么粗,扛着走上五六米就是一身汗。”30米高的大桥上没有护栏,作业队的队员们要站在仅有1米宽的路肩上,此时,这45个人拧成一股绳,没有人提出要休息,他们咬着牙一步步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前走去,落日的余晖挥洒在他们身上,远远望去,一幅美丽的“活”画卷呈现在眼前。

西平铁路全长266.6公里,第二工程段施工科的测量员冯永峰已经记不清这一年来自己徒步行走了多少公里。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永寿县的永寿梁隧道全长17公里,是陕西在建最长隧道,也是西平铁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在隧道里进行测量工作时冯永峰每天要走34公里,仅步行就要8个小时,早上,冯永峰总会在包里装上一壶水、两三个馒头和几个鸡蛋,检查好手电筒的电量,还要多准备一双鞋子。“隧道里积水最深的地方有50公分,穿雨鞋都没用,脚泡在水里很不舒服,多带上一双鞋,等过了积水区好换上。”隧道里的可见度并不高,凭借着手电筒的光线,冯永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时不时穿梭过的车辆总能扬起刺鼻的灰尘,冯永峰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环境,细心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饿了就在壁车洞里席地而坐解决午餐,“吃馒头都有一股子土味,全当是‘作料’了,比较有味道,哈哈。”一句玩笑话带过了自己所有的艰辛。看着这个在寒风中依然坚挺的身影,让人由衷钦佩。

下午5点,车子驶进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王家嘴吊堡子村,前一天的降雨让小道上的泥路格外难走,记者见到第四工程段第三作业队的于洋时,她正在电脑前统计着这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和施工进度。于洋所在的作业队是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队伍。下雨天,这里便成了泥河,洗澡间只能夏天使用,旱厕是自己挖出来的,住在冬冷夏热的房子里,对着一台仅在传文件时才能上网的电脑,于洋度过了8个月,“水果和肉在这里是‘奢侈品’,只有过节的时候队长才会给我们做上一顿红烧肉,那一天真幸福。”似乎是太久没有人跟她好好说过话了,于洋在谈起工作的时候滔滔不绝,当我们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变得有些沉默,一直送出门外,看着我们远去的身影,她的眼里流露出一丝落寞。

在西平线泾川车站电气化铁路工地,见到传说中的“蜘蛛人”——第二工程段接触网一队的高空作业人员,他们熟练地走在空中的横向承力索上,阵阵秋风吹动着他们身上的工服,却并没有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不便,每一步都如履平地,每一个动作都轻车熟路。定额员刘俊哲一手拿着图纸,一手指挥着作业人员操作。作为作业队的老员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长期野外作业让这个早已到了适婚年龄的小伙子的感情历经坎坷,几天前,刘俊哲再一次遭遇了“被退婚”,尽管内心十分痛苦,只要在工作期间,刘俊哲展现了电化人坚毅的品性。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普通,却又那么伟大,他们有着小草般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性格,任凭狂风烈日,依然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杨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