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08日

陕西工人报读书 《罪玉》:艺术殿堂背后的血雨腥风 家有藏书抵万金 说几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中国为何出不了门罗那祥的作家 刘章建散文集《行走的记忆》出版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读书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读书
04

中国为何出不了门罗那祥的作家

二〇一三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是本年度世界文学又一件突兀而在情理之中的大事件。

爱丽丝·门罗的获奖,也促使人们再次注意到短篇小说被遮蔽的独特艺术价值。

在生活节奏急促的时代,人们匆匆忙忙,时间被各种事件分割成无数碎块,整体阅读时间少之又少,本来更适合短篇小说创作。如果中国当代作家能潜下心来研究社会百态,发掘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也可能会借着爱丽丝·门罗获奖的推动,让短篇小说创作重回人们的视野中。

但我们首先要明白,短篇小说是一门精妙艺术,非通常讲故事可比。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以美妙的语言艺术,以不动声色的精确表达,在纷繁复杂的人性世界里,开掘出一片广阔驳杂的蓬勃文学世界。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早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如汪曾祺、林斤澜等复出作家,曾经以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把小说拖离政治话语的泥沼,而形成了一个短篇小说黄金时代,并影响“文革”后新一代作家的创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名作家很少会突然写出一部长篇小说来,他们总是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反复尝试之下,掌握了驾驭语言的一定能力,从技术上、认识上、思想上都有一定积累之后,才会尝试去创作长篇小说。而如阿城这样以几部富有独特魅力的中篇小说创作而为新时期文学中佼佼者,则少之又少。

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在三十年狂飙突进中,让中国社会走向了物质主义世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被各种宏大物性魔力所控制。这种物质魔力能量强大,让几乎所有人都深陷在浊流里,随着枯枝败叶、淤泥沙子滚滚而下。

中国文化主流喜欢宏大题材,各类媒体也爱用宏大辞藻。在文学界的官方主流评价模式上,也是重视宏大,藐视清逸,中国小说因此大多变得沉重无趣。茅盾文学奖授予长篇小说,从奖金额度到宣传力度,都远远超过面向短篇小说的鲁迅文学奖。这种观念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常让中国作家出现谵妄症,这些作家以为通过长篇小说大部头的创作,能够整体地把握中国大历史的图景。

单纯以小说的长度、字数来论,中国作家肯定是全世界最能扯的。几百万字的系列长篇小说,可以说比比皆是。而因此,这些占据了主流话语地位的作家,把人与人性的深入思考,流放到了偏远的地方,让一个个的人物如同皮影一样,扁扁地显现在历史乌糟的幕布上,做一些僵硬、夸张、无趣的动作。

以宏大事件稀释人性,用国家历史压扁个体,是国家意识形态挤压个人空间的典型秘密手法,也是得到官方肯定的中国文学创作主流。官方主流评价模式,则通过各种奖项的颁发,来强化这种“宏大叙事”模式,而让长篇小说在虚假的繁荣中达到自我亢奋的高潮。

这种文学创作浮夸风,造成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强烈通胀。

同时,中国特有的低稿费制度,在二十多年物价飞涨的背景下显得触目惊心。一部耗费精力创作的万字短篇小说,可能只拿到几百块钱的稿费,还不如一篇报纸千字水文稿费高。这也深深地打击了作家创作短篇小说的热情。我曾经粗略地计算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篇几千字短篇小说所获得的七八十块钱稿费,相当于当时普通人的两个月工资。而现在一篇短篇小说所获,不及普通人月工资的五分之一。与之同时发生的事情是,物价已经上涨了近三十倍。

中国文学是特有的能把小说区分为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的地方。

乡村题材最为中国作家熟悉,而城市题材,则陷入了各种奢侈品名字的汪洋大海之中。新一代青年作家,通过对西方奢侈品名字的反复罗列,让自己陷入昂贵物质垃圾堆里自恋自爱沾沾自喜。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面对自己、面对每个人都必须独自走下去的人生,竟然比股票和钞票更重要。而实际上,你的自我被所有这些外在的事物给掩盖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在关心、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更多地会把目光投入人性的深处。

爱丽丝·门罗就说过:“人们的生活乏味、简单、令人惊异、无法预测——是覆盖着厨房油毡的深洞。”

这或许才是一部杰出短篇小说所应该窥探的世界。而失去这种对“深洞”进行探索的好奇心,失去对日常生活之下的丰富人性世界的发掘,也使我们无法产生爱丽丝·门罗这样的短篇小说大师。 □叶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