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
马科平
我到新单位后,附近有个小摊,修车的中年汉子给我印象不错。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都一如既往地守在那里。中年汉子五十岁左右,身体健壮,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一年四季脸从来像没有洗干净过,黑里透红,两手的纹路和指甲缝里渗满了乌黑的油渍,常年穿件缺颜少色的旧衣服。
平时上下班,路过这里,准能看见他的摊和他的身影。如此多日,我和那个汉子混熟了,每次修车打气少不了问候、说笑和拉扯些家常话。零零散散,我知道了那汉子的情况。他姓董,在南郊村子种地,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儿女,妻子在环卫站打扫街道卫生。
在周围人的眼里,老董人缘不错,技术过硬,扒胎、打气、浸水、查找漏气部位等,认真细致,熟练而专业。末了,还伸出粗糙黑乎乎的手指头,在外胎里面顺势细细地摸索几遍,看看有没有被遗漏的诸如玻璃渣、小钉子之类的东西,然后才放心地去拿气筒打气。
有时来的人多,老董备几把小凳,让他们坐着等候。这些人你去他来,带来新闻信息,也出现了热闹的景象,三个一群,四个一伙,打扑克消磨时间,还吸引了许多围观的人,老董的修车摊似乎变成了娱乐场所。
下雨时,老董撑起油布伞,遇上暴雨或者绵绵的雨天,顾客也少,他就停工。夏天,法国梧桐的树阴和油布伞给了车摊一片阴凉,没事的中午时分,他就躺在一把很旧的躺椅上睡觉。他终年为生活忙碌,他的生活充满艰辛。
有段时间,老董没有出现。开始还有人提起,后来各人忙自己的事情,也就渐渐忘了他。这个秋天的早晨,降温了,窗外法国梧桐兀自立在街边,枯黄的叶儿在寒风中摇摆,一阵风起,几片瑟瑟发抖的叶子便抛弃它的枝干随风瓢落,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老董重新摆好车摊,静静地等待顾客。
人们围着老董问询,我侧耳细听,老董依旧高喉咙大嗓子,说他这段时间送老母亲进省城看病去了,母亲害了大病。手术很成功,母亲康复了。给老娘看病,砸锅卖铁、卖血都值。我看见老董的眼眶里噙着泪花,第一次发现他的神情是如此自豪。原来他的身体里,一直蕴含着责任和孝道的力量,这股力量,支撑他日复一日坚韧地在风霜泥泞中跋涉。
我的眼角在感动湿润的瞬间,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在我们的社会底层,有许多像老董这样的人,他们外表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却用自己的灵魂在坚守人类的道德良知,他们是社会的良心,是文明的希望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