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6日
头版
01

农民工的“三心”工会

——华阴市小寨村工会创新维权机制拓宽服务模式纪实

延建华(左三)代表村工会与外出打工人员签订“平安务工责任书”。

“华县的葱,孟塬的风。”临近元旦,站在华阴市孟塬镇小寨村文化广场上,立即感觉到当地这句民谣的内涵。风像刀子一样,把浑身上下的暖气搜刮得一干二净。倒是几个刚吃过早饭、不怕冷的村民还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着筋骨。

闫华停没事的时候,爱来村广场转悠。他和十几个村民在附近的卫峪砖厂打工,现在每月能挣5000—8000元,还把家照顾了。以前,他们挣不了这么多钱。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在砖厂干活,砖厂给的工资低还没有福利,2011年8月村工会知道这件事后,主动与砖厂联系,经过多次协商,砖厂落实了大家的降温费等福利,工资也从每月不足4000元增长到5000元以上。后来在村工会的催促下,砖厂还为大家修建了浴池。“因村工会出手,我们才在家门口开开心心地打工!”记者问:“你们要涨工资,砖厂不要你们了咋办?”闫华停笑着说:“不怕,我们有绝活。”

他说的这个绝活,就是“装窑”。为了使村民外出打工不被淘汰,小寨村工会在成立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先后举办了钢结构工、建筑工、厨师、装窑工等多项技能培训。“这几年,卫峪砖厂的装窑工几乎被我们村的人承包了。”闫华停如此说。再问起其他事,他让记者问建华。

建华就是延建华,今年39岁,小寨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工会主席。他早年在西安经商,第一个在村里盖起了楼房,买了小车,是小寨村最早富裕起来的村民之一。2008年在老父亲的劝说下,他顺应村民的意愿,回家参加村干部的选举,先后被村民选举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随后,他个人出资为村里接自来水、修水泥路、安路灯,解决了村民吃水难、行路难等实际问题,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2009年初,在渭南市和华阴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小寨村率先在华阴市成立了村级工会组织,他又被大家选为村工会主席。为什么要成立工会?坐在有“小太阳”的村委会办公室,延建华与记者侃侃而谈。

小寨村地处华阴的旱塬地带,缺水少地,没有工业,也没有像样的农业产业,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在全村不到700口人中就有近300名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幼童。打工的村民辛辛苦苦干一年,过年回家常常拿不到工资,遇到工伤等问题也没人出面协调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延建华与村两委会一班人研究决定:一定要建立村工会,维护好外出打工者的合法权益。

村工会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缠的官司便是农民工闫利华的“维权案”。2011年5月,闫利华在华阴市新西北钢厂打工期间被查出有矽肺病,工厂提前与他解除了劳动合同。在外求助无门的时候他回家找到村工会,村工会费了一番心思,事情却没有多大进展。延建华便求助于他的中学同学、潼关县的知名律师闫江平。经过闫江平多次沟通无果后起诉至华阴市人民法院,经过法院依法调解,闫利华获得了相应的赔偿。现在,闫江平成为小寨村工会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的“公职律师”,每办一个关乎农民工的维权案,将从村工会领到200元的劳务费。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