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2月26日

陕西工人报百味 点滴房见闻 一灯如豆 “毛线”父爱 帅帅之死 乌克兰:经济已堪虞 分裂更堪忧 英拉离开曼谷 以缓和紧张局势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百味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味
04

一灯如豆

黄平安

文革时期,史无前例的“红色风暴”铺天盖地袭来,童年的我和全家从城镇下放到了农村,住进了生产队曾经做砖瓦的茅屋里。从此,悠悠岁月里,这篱笆为门、木棒为墙的简陋茅屋就成了我童年的家园。我自幼好学,可茅屋似乎有意与我作对。如豆的油灯抵挡不住八面来风,常常看书写字兴趣正浓,风却赶来凑兴,使十分沉寂的夜晚又增添了几分黑暗和恐惧。一日,看见了老师办公桌上的玻璃罩油灯,羡慕之极,回家后便用一张作业本纸粘成了一个圆柱体纸筒,将纸筒罩在墨水瓶做成的小油灯外,困难终于克服了。从此,茅屋里便常亮起了一盏不灭的灯,这盏灯一直陪伴我读完小学,进入初中。这期间,由于我发奋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作文课上朗读。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乡村小学当起了“孩子王”。偏僻闭塞的乡村不通电,晚上照明用的是油灯。一到晚上,只有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猫头鹰凄厉的长鸣、农家小院的犬吠和月落后的乌啼为老师们作伴,使宁静的乡村显得更加荒凉。于是老师们或借酒浇愁,或与麻将为伍,昏昏噩噩打发着那漫长的夜晚。我也曾在那荒凉寂寞的夜晚中痛苦、徘徊。然而,一颗年轻的心却使我无法拒绝感受生活,天真可爱的孩子,纯朴善良的村民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我毅然远离了麻木和浮躁,擦亮灯罩,点燃油灯,一心扑在了工作上。我吃透教材,学习大纲,认真备课,人累了,抽支烟;灯暗了,加点油,又接着干。有时,我也手执油灯走进文学大师们营造的神圣殿堂,去拜访诗仙诗圣,品读唐诗宋词。动情时,也满纸涂鸦,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将稿子寄给了远方的编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盏昏暗的油灯下,我不知耗去了多少心血,抛洒了多少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上,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业余创作也渐入佳境,作品翻越了秦岭,登上了省级和国家级报刊。

白云苍狗,岁月悠悠。如今,遥远的记忆里,那两盏如豆的油灯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风尘里,然而,她们永远是我心中不灭的灯,在我身心疲惫的时候,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她们总是照耀着我前方的路,激励着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笑对生活的每一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