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劳资双方相互博弈 薪酬角力不断升级
正月后第三产业用工紧张“常态化”
农历正月已经结束,“返城务工潮”却未如期而至。据了解,以餐饮、物流、商超为代表的低端服务业招工难不亚于制造业,第三产业用工紧张呈现“常态化”。而劳资双方不断博弈的薪资角力遭遇“透明天花板”,或加速低端服务业重新“洗牌”。
供需矛盾
墙上的年历已经翻过正月,西安顺延酒店总经理苏忠贵并没有等来期盼中的务工人员“返城潮”。酒店门前的招聘启事贴出半个月了,可前来应聘者寥寥无几。
“春节前走了十几名员工,按说过完年打工者就该回来了,可是正月都过完了,现在只招到两三个人。目前酒店人员严重不足,服务员都是一个人兼几个人的活儿,服务质量怎么能上得去?”苏忠贵说。
去年开始,需要100人左右的酒店,几乎一直处于“缺工”状态。
宏观数据印证了招聘企业的感官体验。来自省人社部门的一线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不饱和的前三位职业,依次是推销展销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和业务保险员,缺口分别为12.6万、1.03万和6000左右。同年针对全省120家重点产业监测结果表明,商业和服务类岗位缺口最大。
薪资角力
服务性行业“招工难”的背后,隐藏着劳资双方对薪资待遇的相互博弈。
“时下不少求职者初次面试,既不谈自己能力如何,也不谈争取为企业创造多少效益,上来就问能开多少工资。”西安西郊一家物流公司招聘负责人吕女士说,“工资每年都在涨,务工者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来自陕西省人社部门的调查显示,薪酬偏低、劳动强度大,依然是劳动者眼中企业“招工难”的最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在西安本地就业市场上,2500元月薪几成服务类企业招人“红线”。来自甘肃平凉的王师傅说:“当下,300元租房,600元吃饭,每月给家里汇款1000元,电话费100元,抽烟150元,还有杂七杂八的开销……月薪低于2500元的工作根本不考虑。”
一边是求职者“绝不妥协”,另一边是服务行业欲涨薪却“力不从心”。苏忠贵说,员工群体看重的是到手的“真金白银”。企业还有大量隐性成本。“服务员每月工资2600—2700元,加上食宿、管理费用,每个员工的实际人力成本在4000元以上。”
西安市人社局职介中心策划咨询部部长张战仓说,相关统计显示,86.3%的西安被调查企业今春人工成本将上涨,预计新招员工全额月收入为2475元/月,平均涨幅在10%左右。一些企业主表示,面对务工者越来越高的期待,他们一面硬着头皮涨工资,一面要面临“工资上涨-利润下降-经营困难-员工流失”的恶性循环。
统筹规划
陕西省人社部门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60家企业中,反映2014年“招工难”的有139家,而120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工监测数据表明,企业招聘满足率不到60%。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负责人说,从此前的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到基本平衡甚至局部偏紧,势必给就业市场带来深刻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压力没有父辈那么大,不愿从事脏苦累险差的工作,将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劳资之间存在博弈,即便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用工成本提高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相关专家表示。
一些在就业市场无法求得满意薪资的求职者,则加快了自我创业的步伐。西安市莲湖区小额担保贷款中心主任刘金荣介绍说,2013年,该区共发放小额贷款、创业贷款等总计1.6亿元,支持创办起44家企业,发放403笔小额个人创业贷款。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培英认为,当前一些城市在发展中忽略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需求,城中村大量改造项目中,廉租房布局较为偏远不便,而让农民工越住越远,客观上增加了生活成本。他建议,一方面,城市规划应该给务工者留有空间,降低其隐性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情感、发展前景留人。有关部门应在社保、税收等方面,给予服务型企业一定支持,以减轻企业负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