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4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图片新闻 两会敲响改革的鼓点 省人社厅:建章立制落实整改 全力打造“三型”工会 喊了十年,为何高级技工还是缺 两会表情 大布局下的工会新维度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大布局下的工会新维度

1978年,我国职工人数不足1亿人、工会会员5000多万人,截至2013年底,则分别跃升至3.5亿人和2.8亿人;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从1978年的3625.2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568845亿元,其中80%由广大职工创造——改革开放35年,工人阶级推动了改革,改革也锻造了工人阶级。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站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不由地让人遐想和展望: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我国工人阶级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如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工会又将如何体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汇聚工业强国的磅礴力量

热词:建设“技工大国”

声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任务:2014年,全国工会将继续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发挥“大学校”作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建设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宏大技术工人队伍。

观察:2013年底经济界一则新闻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上,年度人物特别奖得主不是著名经济学家,也不是金融大亨,而颁给了一个朴素的群体——“中国技工”。这意味着技术工人对于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

一批批优秀产业工人成为改革历程中的璀璨明星。在他们的身后,是执著于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各级工会组织,努力搭建平台,用心培育技艺精湛的“金牌工人”。据统计,仅2013年各级工会组织的技术培训就吸引825.3万职工参加,有113.2万名职工通过培训提升技术等级;有16.4万家企业建立了“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制度,选树技能带头人35.9万人。

广大职工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支柱。但技工短缺仍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因素,我国距离建设“技工大国”的目标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调查显示,全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同时,我国职工总体职业技能水平不高,高素质技工匮乏,职工中具有初级职称和无职称的高达76%,城镇从业人员中有技能的劳动者占36%。

纵观世界发展史,成功的工业化既需要创新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也需要大批高素质技工队伍。对中国来说,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线技能人才,汇聚起实现“工业强国”的磅礴力量,势在必行。而在这当中,工会大有可为!

夯实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石

热词:行使民主权利

声音:“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任务:扩大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覆盖面,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职工诉求,在深化改革中让3.5亿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

观察:2013年11月21日,全国政协工会界委员受邀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中央领导的主持、参与下,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职工话题”。座谈中,委员们谈及最多的是:“无论是改组改制、职工安置,还是工资分配,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必须充分听取吸纳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