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7日

陕西工人报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寻访诗仙故居 学会自由 你在远方 塞外风光 雷锋与陕西工友 把祝福送给自己 音符 矿山行

当前版:第A8版: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08

矿山行

·刑建海·

二月二十五日,多云,温度4—11℃。

早上9:30从西安出发前往商洛氟化工萤石矿山采访。到达商州已是正午12点,吃罢午饭稍作休息,便向采访第一站青冈萤石矿进发。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却因山路的冰雪路滑,我们抵达时已到了吃晚饭的时间。看着工人们摘下冒着汗气的安全帽,脱掉浑身沾满泥土的工作服和高筒雨鞋,又一起上手忙碌着做起饭来。他们有的担水,有的提煤添火烧粥,有的和面烙饼,有的洗菜切肉,还不时说笑着,那生龙活虎的样子,真看不出他们已在井下连续工作了近5个小时。

我们边吃边聊着。因为先前的大雪封山,已有20多天没有吃上新鲜的蔬菜和肉了。今天虽只有一荤一素两个菜,但量很大,通常每人吃饭都在两大碗以上。这儿的牛建军、杨建齐、陈永强老家都是商州的,虽与矿上只有个把小时的车程,但由于人少事多,他们大多一个月回去一次,一次呆上两三天。建军、建齐的孩子是在校生,爱人在外打工,孩子只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管;永强的孩子还小,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辞去了环卫工作回家照看孩子。说起自己的部下,矿长曹奇——一个三十出头敦实健壮的纯爷们,伸出大拇指并开玩笑地说:“咱的人除了干起活来没得说!还有他们比我强多了,每个月还能和老婆亲热一下。我要是回趟西安的家,没两个月他们是不会放我走的。”在一旁一直不做声的工程师王杰偷笑着插话:“大伙儿辛苦了一年,留谁都不合适,干脆你和媳妇在这过个生态年,你看这里蓝天、白雪、青山、绿水多好呀!”

深山里的天气变得真快,来时晴空高照,吃罢晚饭却飘起雪花来。晚上,这儿的业余生活很简单,除了看电视就是喝茶聊天;这里没有网线,能打的电话时好时坏;用电由于负载很低,电褥子、电暖气等基本不能正常使用。我睡的床,铺着5床褥子,盖着两床被子,但仍是冰冷难耐。这里空气湿度很大,被褥衣服常年潮湿,在这里易患关节炎与皮肤病。为此,除了矿山工作急救药物外,公司还专门配有一些诸如以上常见病的药品。

第二天,清晨七点,王杰已在灶房忙活着做早饭了,按担一趟水半小时计算,这已经是牛建军从河里担的第二担水了;杨建齐、陈永强早已在六点起床下到1号井去干例行的抽排水与通风工作了;曹奇照例在办公室准备好一天的工作分工过来与大家一起吃早饭。这段时间早餐老少不了自制的咸菜,还有稀粥,今天特意加了个煎豆腐。吃罢,八点大家准时在曹矿的办公室集合,随后跟着曹矿下到了1号井500米的深处。这里与井口的落差有30多层楼房的高度,光上下一次就要花费约一个半小时。由于新开挖的2号井在此下方80米处,所以这井洞里的积水不及时抽排,如果发生透水就会直接影响到井下人员的安全。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距1号井约一里半的2号井口,牛建军拉枕木的车刚到这里,其他几人都抽调过来帮忙卸车。一根水泥枕木有50公斤,一车拉40根左右,一天要拉三趟,而且装卸都是靠他们自己。一开始向王杰这样瘦弱的知识分子根本吃不消,可咬着牙硬撑着,最后竟练出了一把子力气。先前为了节省费用,公司腾出杨斜浮选厂的部分人员自制枕木,如此下来由原先100元买一根木枕,降到现在30元的成本,这样仅2号井枕木一项可节省4万元左右的支出。等卸完第二车,已是中午一点多了,吃上午饭到了下午两点。当笔者问起下午几点上班时,他们都笑着,曹矿接过话说,“工作只要一开始,啥时干完,啥时休息。”正吃着,早上公司安全检查要求整改的意见到了曹矿的手里,他利用这时间对下午工作进行了订正。王杰按计划对施工队新来人员的安全培训照常进行。由于近来部分积雪消融,1号井的积水增大,临时安排陈永强增加一次抽排工作。牛建军、杨建齐下午继续拉运枕木。安排完工作,曹矿起身到施工队开会,协调落实安全整改的工作去了,路上他把做晚饭的事托付给了村上的一名妇女。

吃罢晚饭,王杰正在收拾一大包东西,他边收拾边说,“有一个半月没回去了,把要洗的衣服被单拿回去。”他进一步解释,“这里每天担的水只够做饭、办公、洗漱,不够洗澡、洗衣服用,矿上劳动强度大、出汗多,只有靠多换内衣!”

第三天,曹矿按照公司加快推进矿山工程建设的指示精神,为如期完成2号井的铺轨任务,决定全员上马要将枕木及配套材料拉运完成。整个任务完成已近晚上8点。抬头凝望,繁星点点。心想,辛苦了一天的他们,又能睡个香甜的美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