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梦想而伟大
——读残疾人作家王庭德的《这个世界无须仰视》
·范江洲·
仲冬时节,青年残疾人作家王庭德打来电话,说他出版的《这个世界无须仰视》的新书要送给我,我好不高兴。随后,我从他那里拿到了这本飘着淡淡墨香的书籍。
这本书,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书的封面以月白、草绿、淡绿三色为基调,十分简洁;书名“《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一个侏儒青年的奋斗之路”抢眼而明了。
拿起书,浮想联翩。我想起最初也就是10年前那会在报纸上读到王庭德写的一些文章,后来又读梁真鹏等人写他事迹的文章后,才知道王庭德1981年出生在旬阳县铜钱关乡安然寨村,父亲早逝,母亲智力低下且视力不清。身高不足1.27米的庭德,是个种不了地也务不农的残疾孤儿。但他身残志坚,当过洗碗工、卖报郎。在世界宣明会、省慈善协会和安康市慈善协会的帮助下,于2003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学会了电脑办公室自动化专业。2004年6月,他来到汉滨区茨沟镇残疾人付远明开办的网吧及打字复印于一体的地方打工。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用自己的写作爱好丰富着业余生活。这期间,庭德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及小通讯稿数百篇,加入了安康市作协和陕西省作协,还获得了陕西省残疾人作家三等奖,并多次受到汉滨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
这期间,庭德让我感动的还有,他写的《跋涉的生命》被《全国中学生作文选》刊登。之后,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安康市作协主席张虹、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李大斌等文化名人为他鼓劲,中国残联理事长程凯、前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等亲临看望他,庭德奋发立志、与命运抗争的事迹时不时见诸报端。
有人说,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的确,《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让我一连好几天读完的。在“童年的记忆”一章,看到他童年的心酸和纯真;在“偷学的经历”一章,让我感动一个孩子渴望读书的心灵;在“好好活着”一章,从逆境乃至绝望中,看到希望。他这样写道:“我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在那样穷途末路的困扰下,有时口干舌燥了,一口解渴的凉水也不是想喝就能喝到的……在西安流浪的20多天里,火车站、汽车站、街头都是我的临时床位。”随后回到旬阳,是梁真鹏、王元辉等指点他,正式拿起笔。在“笔耕让我充满信心”和“雨季有阳光”等几章里,让我们看到“山道上多了一个步履蹒跚的通讯人”和“绝不做命运的奴隶”、“相信自己,战胜一切困难”以及“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不断成长”的勇敢残疾人。在“期待未来”和“用脚做梦”几章,看到王庭德“痛并快乐着”、“放飞梦想”、“坚持理想”、“路在前方”的真切感受。我又把书拿给我所在的安康铁路公安处读书会的郝黎俊、朱天红几个,大家读后都觉得“书中,有一个倔强的灵魂”。
“人因梦想而伟大!”诚此,王庭德在我的心目中,他不是一个侏儒,而是一位巨人,有思想、有境界、有志气、有精神。记得前年我在与庭德的交谈中,他说自己想亲眼见到和讨教崇拜的张海迪,他决心向她好好学习。去年12月24日,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爱心书屋揭牌,王庭德与几名残疾人作家捐赠著作400多本,他用他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在一点一点地做着奉献,而他的《这个世界无须仰视》的一本标志性的励志书如果被更多的读者读到,肯定会给人以“脚步充盈、心有晨曦”感觉。
身残不要紧,志气很重要,只要有梦想并不屈地为之努力奋斗,就会有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