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咸阳产业转型升级下手早
随着爆破巨响,3秒钟后,咸阳主城区氮肥厂高耸的烟囱轰然倒地。一个见证了昔日工业辉煌、有着45年历史的化工企业,因产能落后、污染严重而被关闭拆除。
短短3秒钟背后,是当地市委、市政府为关闭氮肥厂及妥善安置职工而多方筹措来的近3亿元资金。作为西北重要老工业基地,面临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和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咸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谁转得早、转得快、转得稳,谁才能赢取主动、占据发展制高点。”咸阳市委书记姜锋表示。
存量调结构,纺织工业率先示范。前些年陷入发展低谷的纺织城如今被已建成占地5800亩的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所取代,企业“退城入园”、整合组建纺织集团、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水平可在未来10年保持世界一流水平。
据介绍,通过自主创新、拓展产业链、实施差异化战略,纺织集团将重点研发和生产医疗卫生、汽车内饰、飞机制造铺贴性填充用面料等产业用高端化纺织品,十年内形成产值百亿的国际品牌企业。
增量扩空间,科研单位集中优势。在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去年完成整体搬迁的新厂区,作为我国石油行业唯一的钢丝绳研发制造基地,该公司经过投资近8亿元的第六次技术改造,新增生产能力7.1万吨,钢丝绳产品最大规格由90mm提升到203mm。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大量核心技术,拓展了海工市场、高端工程起重市场,部分产品打入欧美,达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公司总工程师支宇堃介绍,不仅产品品质种类升级,安全环保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数据显示,去年咸阳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33亿元,同比增长16.7%,年减少用煤量20.28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6188吨,二级以上天数达313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三项指标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二五”控制目标。 (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