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提升传统能源工业技术 超常规推动新能源成长
陕西渐成西部能源战略高地
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源大省陕西省近年来通过提升传统能源工业技术、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超常规推动新能源成长“三分天下”的产业布局,使陕西日益成为我国西部的能源战略高地。预计到2015年,陕西省能源经济将超过13000亿元,成为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省份。
技术提升是结构调整的关键
作为全国能源第三大省,陕西省能源工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能源利用率低,深加工程度亟待提高。为此,陕西省近年来把提升能源工业的技术水平作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根据陕西省政府的规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陕西省将会全面着力于能源工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新建大型煤矿综合机械化程度要达到100%;新建常规电厂单机容量均在60万千瓦以上,并全部采用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发电机组,秦岭以北火电厂全部采用空冷技术,同步安装脱硫和除尘装置;新建煤制甲醇单套装置均在60万吨/年以上,基本采用世界先进的气化、合成等技术工艺;石油注水、二氧化碳驱油和地质封存等国际先进技术要推广应用。
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陕西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将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为支撑,以甲醇后加工为重点,采取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延伸下游产品深加工,形成煤-甲醇-烯烃-合成材料及深加工产品、煤-甲醇-醋酸-精细化工产品、煤-焦化-焦油-成品油及系列产品以及煤-液化制油4条产业链。拟规划投资5557亿元建设27个现代煤化工重大项目。
预计到2015年,陕西现代煤化工产品规模将达到甲醇4200万吨、煤制烯烃1000万吨、下游化工产品2200万吨、煤制油150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787亿元,占全省石化工业总产值的45%,实现工业增加值1800亿元、利税932亿元。
装备制造业成为能源经济特色产业
与甘肃、宁夏等能源省份不同,陕西有很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据陕西省发改委介绍,陕西省现已决定,把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能源经济的一大特色,依靠陕西传统的装备研发制造优势,以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关中研发制造基地和陕北配套装备及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使陕西尽快成为我国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能源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在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将大力发展石油钻机、修井机等产品,加快开发海洋平台钻井装备、钻机电控系统、空气钻井装备。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等。并大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把西电公司、陕西鼓风机等发展成为大型甚至特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陕西省已在石油、电力、煤炭等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石油机械领域,陕西省以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石油钻采、传输装备产业集群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正在成为全国一流的石油装备先进制造基地。
新能源加快崛起
从2009年起,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传统产业的影响,陕西省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两大产业上,提出了“以超常规思维谋划,走超常规发展道路,使其尽快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据了解,陕西现已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陕西将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构建以西安为龙头,商洛、咸阳、渭南产业集聚区等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到2015年,陕西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700万千瓦,陕北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关中太阳能光伏、陕南水电三大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太阳能光伏、风电两大产业链较为完备,使陕西省成为国家新能源研发、生产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