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去哪了
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和成败,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对于读书的热爱程度以及读书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作为。近期,记者在一些校园尤其是中小学采访时,看到的是当前中小学图书室所面临的尴尬和无奈。
没资金 没渠道 校园图书多靠捐赠
西安市第90中学是碑林区属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该校办公室的文彦群老师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学校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政策,从不在学生身上多收取一分钱,办学经费全靠政府的财政拨付,没有其它资金来源。因此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学校的硬件建设方面,至于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则无力顾及。
“没有资金、没有渠道解决这部分资金,拿什么给学生买书看?”文彦群说。
和西安市90中一样,西安市长安区沣惠小学的图书室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该校校长王秋慧坦言,他们学校尽管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由于资金捉襟见肘,图书室的藏书很有限。
王秋慧说:“尽管这些年来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了一部分图书,像红十字会一次性捐赠1000册,还有师生自己捐赠的,但依旧满足不了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加之藏书比较陈旧,阅读条件落后,读书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就打了折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中小学根本没有图书室。5月13日,记者在长安区韦曲南站的兴国中学碰到几名学生,问他们学校的图书室怎么样。这几名学生回答道:“图书室?没有啊!”
文彦群老师称,他们通过网络和微信等平台,面向社会发起倡议,开展“作家学生联手共建书香校园”活动,呼吁作家朋友为学校捐赠图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