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户情谊深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南郑县新集邮政支局
六月的天气火辣辣,六月的农民田头忙。只见田间地头活跃着点点新绿,原来那是南郑县新集邮局的职工们在开展“送清凉”活动。草帽、遮阳伞、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发放到了农民手中。看谁家人手不够,邮递员们就帮着收麦子,把丝丝清凉送到了群众心里。
“现在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支局开展走访‘第三部曲’的时候。这一阶段的走访对象主要是小麦、水稻和油菜籽的种植户。”乡邮递员王小英挂着满脸的汗水说。
在王小英的带领下,穿过热闹的新集镇,闻着浓浓的调料香味,记者来到了新集邮政支局。标准化的营业厅被分成三个功能区,自助银行区、邮储营业厅、客户等候区及大客户VIP室。
储蓄营业厅里办理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理财经理正忙着引导客户填写业务单……整个营业厅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营业厅最忙的时候。您稍等一下,张局长出去走访,已打过电话,马上就回来了!”大堂经理余春利解释道。
不一会,新集支局局长张世全风尘仆仆赶了回来,鞋上一层厚厚的灰尘,一边表达歉意,一边洗漱着说:“下力气深入走访,客户才能一点一点争取过来。”
张世全介绍道,结合当地特点,支局制定了一套细致、全面的“三部曲”走访计划,对全年走访工作的阶段和重点进行了明确划分,真正实现了客户走访活动的常态化。
“第一部曲”是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元月,出外经商、务工的新集镇人陆续返乡,这是支局每年最重要的走访时段。到了2、3月份,经商、务工的人员再次外出,新集镇便多出了许多留守家庭,而这些家庭恰恰是支局走访“第二部曲”的工作重点。“第三部曲”就是走访小麦、水稻和油菜籽的种植户。
走进支局,最惹眼的大概要数院子正中整整齐齐码放的小山似的邮包了。河北、山东、江苏……根据邮包上的袋牌,它们将要被发往祖国的大江南北。
新集镇生意人多,做面皮生意的人尤其多。要想做出正宗的汉中面皮,离不开家乡特有的调料和炊具。过了年初一,来网点寄面皮调料、蒸笼的人就一天天多了起来。年后几天,网点每天收寄的“面皮包裹”有近400袋,人们推着各式各样的行李车在支局门口不断往来进出,也成了新集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由于很多商户一年中很少回家,支局职工就主动联系商户家人,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工作。
王女士在外经营面皮生意多年,家里只有两位老人。每次王女士寄来汇款,支局职工都尽快送上门,有需要的话就帮着代取,家里有什么力气活,大家都会搭把手。人心换人心,老人和邮政职工渐渐处成了一家人,家里需要存钱,直接给邮局打电话。现在王女士只要一回到新集,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支局,将卡里的现金转成邮政储蓄的定期存单。
“和客户打交道的时间长了,渐渐培养出了信任感,他们办理业务时自然首先想到我们!”储蓄柜台的营业员王荣说。
正是出于对邮政人的认可,镇上几乎所有的面皮经营户都选择了邮政储蓄,其中存款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就有数百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集支局职工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让支局职工自豪的是,总人口不足4.6万人的新集镇,在邮政储蓄开户的客户已经超过3万人。正如镇上的居民说:“有钱就存邮政储蓄,镇上家家都有他们的存折!”
见习记者 古晓娟 实习生 孙健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