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11日

陕西工人报工报视线 除了浪费惊人住房公积金管理还有哪些问题 移动智能医疗带来就医新体验 为啥官员都选择跳办公楼自杀

当前版:第A3版:工报视线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工报视线
03

为啥官员都选择跳办公楼自杀

这些年听到官员跳楼自杀的新闻很多,7月9日上午9点左右,湖北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华从办公楼坠落死亡,就又添一例。

以前跳楼自杀的消息大多来自高校校园,他们有因学习压力大而轻生的,有因爱情失败以死表明心迹的,等等。尽管死的原因各不同,但花样年华才刚刚开始,就不堪承受生活的打击,如此了结自己的生命,总令人痛心。痛心的同时,总把他们的死归于太年轻。人生的路很长,那点挫折算什么。

年轻学生阅历浅,不懂人生,轻生倒说得过去,而现在官员接二连三跳楼自杀就有点想不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说不要了就不要了,是为大不孝。这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从来就被人轻蔑。中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官员本身就有教化万民的职责。而自身的率先垂范,又是贵为人师的先决条件。因此他们时常鞭策自己,谨言慎行。而今的官员,非常自私,遇到困难,首先想到解脱自己,想不到留给父母妻子儿女的是无尽痛苦和悲伤。留给社会的是痛惜和无尽的不解。李海华今年57岁,作为厅级高官,荣宗耀祖的任务已完成,再有两三年,就退休了,超脱凡尘的烦扰,过颐养天年的日子,不是很好吗?何必自杀?让人不解。现场的遗书表明:其“身患多种疾病,常感不适,只能自我解脱”。这更难理解。身患癌症的人尚且奋斗不息,与生命抗争,与时间赛跑,只因“身患多种疾病,常感不适”就放弃现代高科技的医学治疗,自寻短见?往日的高论为啥难解心头的块垒?众多的令人不解,留下的是一堆难解之谜。

对官员的跳楼自杀现象,社会有各种解读。官方的归因一般为抑郁症。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失眠所致。因此抑郁症成了官员职业病的一种,在坊间流传。浙江省首席精神卫生专家许毅说,抑郁症是一种成因复杂的“心病”,患者平时与常人无异,官员则更为隐蔽,但一旦发作,会令人痛苦煎熬、生不如死。据统计,现在中国大约有1亿人患有精神抑郁症,不过到医院就诊的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人都在“熬着过日子”,尤其是本身就讲究低调的官员群体,他们的隐秘,正在加速这一患病群体的扩大。但坊间却并不这么看,他们把官员的自杀统统归于腐败恐惧症。面对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强势高压政策,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官员心理防线就崩溃了。与其被查出面临十几年的牢狱之灾,人财两空、声名狼藉,倒不如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这样不但保全了财产,保住了家族的名声,也不给儿女留下拖累。法纪再严,死人是不被追究的,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官员跳楼轻生的民间解读。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正常不过,谁也不能改变别人的脑子。因此也就没有谁正确谁错误的区分。好多事情很自然就形成官方和民间两种版本。这两种版本又如同钱币的两面,一为阴一为阳。

写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总在脑子萦回:人想要死,死的方法很多:上吊、喝药,触电、溺水等等不一而足。和上面常见到的几种死法比较起来,跳楼的结果是最惨的,血肉模糊,脑浆遍地。追求全尸,是中国人死的愿望,即使遇斩,身首分离,入葬时家人也要设法弥合。官员为什么舍弃各种痛苦最小的死法,甚至静悄悄的安乐死,竟然步调一致地采用跳楼这种惨烈的死法?这种现象虽一时说不明白,但总隐隐约约感觉到其中隐含着什么。对常见的几种死法探究起来,上吊的死法现在很少有人用,喝药又好像是农村妇女的专利,触电死亡多发生在工地,死的都是民工,意外的多。溺水而亡又是青少年暑期多发。官员一直清高,其死法自然不能随俗,自创跳楼法。细细想来,跳楼自杀法除死状惨烈是个缺点外,社会轰动性大、新闻传播快、社会关注度高,这是其他死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特别是从办公楼上往下跳,因有抑郁症职业病这个筐兜底,死了,还能落个因公死亡,临死来个名利双收。其他死法纯粹都是自杀,名不好听,国家赔钱也少。同样是死,唯有一死方能解脱,官员的死法就高人一筹。一生追求名利,临死来个光荣一跳,名利双收,也不枉人生完满结局。

农村有句粗话,说一些人爱占小便宜叫“过河尻渠子都要夹水”,用到这里倒恰如其分。官员都长期工作在大大小小的机关,精于算计,能在激烈的互相算计中脱颖而出者都成为人杰。如果遇到事情必须死,那么选择从办公楼上往下跳,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 (宫西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