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上半年我省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支出进度居全国第一
本报讯(记者 钟洁)7月30日上午,陕西省政府举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陕西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夏晓中介绍了上半年陕西财政预算执行和深化改革有关情况。
数据显示,1-6月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4.2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51.26%,增长13.17%,高于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640.0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51.36%,增长10.02%。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都实现了时间、任务过半的目标。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1900.62亿元,占支出调整预算的50.53%,增长10.06%,支出进度居全国第一。住房保障支出、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增幅较高。从支出结构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最大,占全省财政支出的16.04%,教育支出位居第二,占全省财政支出的15.8%。
打好“组合拳”,全力支持稳增长。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争取中央地方债券资金137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重点水利工程和公路建设;拨付交通运输资金252.8亿元,支持我省公路建设;安排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45亿元,带动企业自筹资金253.4亿元、银行贷款193.4亿元,重点支持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电子信息、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安排6.03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及停征26项涉煤企业收费,上半年共减免税费122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省财政安排5亿元设立了首只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2014年共安排资金6300万元,支持46家担保机构为1.8万户企业进行担保,新增担保额115.28亿元。
夏晓中介绍,在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省新增财力的80%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完成1523.56亿元,占到财政支出的80.2%,增长10.23%。保障性住房、陕南移民搬迁、科技、医疗卫生、农林水、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均保持较快增长,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一是大力推进预算公开全覆盖。目前,省本级和10个市本级、70个县区已经全面公开了部门预算。到今年年底,所有市县将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二是严格控制“三公”支出。从上半年执行情况看,全省“三公”支出10.7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57%,节约资金3.68亿;三是“营改增”试点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全省“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62868户,97%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下降,累计减税11.1亿元;四是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中介技术服务、其他公共服务五大类领域275项事务性管理服务事项中,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五是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六是加强地方债务管理。